《数据仓库概念及相关操作全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仓库的概念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面向主题
- 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是围绕应用程序进行组织的,如银行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等应用各自有其数据库结构,而数据仓库则是围绕主题组织数据,客户”主题,会将与客户相关的所有数据,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地址等)、客户的交易信息(购买产品、购买时间、金额等)、客户的服务反馈等信息整合在一起,而不管这些数据原来在哪些不同的操作型系统中,这种组织方式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进行决策分析,例如分析客户的整体价值、客户的流失倾向等。
2、集成性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自于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不同格式、不同语义的系统,企业内部可能有财务系统(使用特定的财务软件,数据格式为其专有的格式)、销售系统(可能是基于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数据结构和编码方式都不同)和人力资源系统等,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在抽取过程中,要识别出需要的数据;转换过程中,要统一数据的格式、编码,解决语义差异等问题,例如不同系统中对“销售额”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式,需要在数据仓库中统一;加载则是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合适的位置。
3、相对稳定
- 数据仓库主要是为了分析历史数据,而不是进行频繁的实时更新,与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事务(如银行的每一笔交易都要实时更新账户余额),数据仓库的数据更新相对不那么频繁,一旦数据进入数据仓库,它主要是为了长期保存,以支持不同时间段的分析,数据仓库也会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数据的更新,以获取最新的数据,但这种更新频率远远低于操作型数据库。
4、反映历史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仓库能够记录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于一个产品的销售数据,不仅能够知道当前的销售量,还能追溯到过去每个月、每个季度甚至每年的销售量,从而可以分析产品销售的趋势、季节性变化等,通过在数据仓库中保存历史数据的不同版本,可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这对于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趋势非常重要。
二、对数据仓库的操作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数据抽取(Extract)
- 数据抽取是从各种数据源(如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遗留系统等)中获取数据的过程,这需要识别数据源中的相关数据,确定抽取的范围和频率,从企业的销售点系统(POS系统)中抽取每天的销售数据,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抽取员工的基本信息和绩效数据等,在抽取过程中,要考虑数据源的多样性,有的数据源可能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等),需要使用相应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如SQL)来获取数据;而对于一些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如CSV文件),可能需要编写专门的文件读取程序。
- 还要处理数据的增量抽取和全量抽取问题,增量抽取是只抽取自上次抽取后发生变化的数据,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处理时间,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变化相对有规律的数据源,全量抽取则是每次都抽取全部数据,通常在数据初始化或者数据源发生重大结构变化时使用。
2、数据转换(Transform)
- 数据转换是对抽取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数据仓库的要求,这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例如将日期格式从“yyyy - mm - dd”转换为“mm/dd/yyyy”;数据类型的转换,如将字符串类型的数字转换为数值类型;数据的清洗,去除噪声数据(如明显错误的销售金额)、重复数据等。
- 还涉及到数据的集成转换,即将来自不同数据源但表示相同概念的数据进行统一,不同销售渠道可能对产品类别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在数据仓库中需要将它们转换为统一的产品类别名称,还可能需要进行数据的派生计算,如根据销售额和销售量计算出平均单价,这种派生数据在分析中可能非常有用。
3、数据加载(Loa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加载是将经过转换的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的过程,数据仓库的存储结构通常采用多维数据模型,如星型模型或雪花型模型,在加载数据时,要根据数据仓库的设计将数据放置到合适的表和字段中,对于大规模的数据仓库,加载过程可能需要考虑数据的分区存储,以提高查询效率,可以按照时间(如年份、季度)或者地理区域对数据进行分区。
- 在加载数据时,还需要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问题,如果在加载过程中出现错误,如违反了数据仓库中的约束条件(如外键约束等),需要有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如记录错误日志并进行数据回滚或者重新处理。
4、数据查询与分析
- 这是数据仓库的核心用途之一,用户可以使用各种查询工具和分析软件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使用SQL进行简单的查询,获取特定时间段内某个地区的销售总额,也可以使用更高级的分析工具,如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
- OLAP工具允许用户从多个维度(如时间、产品、地区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进行切片(选择特定维度的值进行查看,如查看2020年的销售数据)、切块(选择多个维度的值范围进行查看,如查看2020 - 2021年东北地区的销售数据)、钻取(从汇总数据深入到明细数据,如从年度销售总额钻取到每个月的销售数据)和旋转(改变维度的显示顺序,如将地区维度和产品维度的显示顺序交换)等操作,数据挖掘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用于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哪些产品经常被一起购买。
5、数据仓库的维护与管理
- 数据仓库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包括数据的更新(如定期加载新的业务数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等,随着数据仓库中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查询性能可能会下降,需要进行性能优化,这可能涉及到对数据仓库的存储结构进行调整,如重新分区、创建索引等。
-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在数据仓库的管理方面,需要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和操作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并且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如有的用户只能进行查询操作,而有的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加载和更新操作),还要对数据仓库中的元数据进行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包括数据仓库的结构、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转换规则等信息,良好的元数据管理有助于提高数据仓库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