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四个特点:构建数据驱动世界的基石》
一、主题性(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是围绕着特定的主题而构建的,这一特点将其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区分开来,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注于日常的业务事务处理,例如银行的储蓄业务系统,它侧重于记录每一笔存款、取款、转账等操作的细节,如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双方账号等信息,目的是确保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而数据仓库的主题性则体现在它是为了分析特定的业务领域或问题而设立的,在零售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可能会有“销售”这一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数据仓库会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如各个门店的销售系统、线上销售平台、库存管理系统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产品的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渠道、顾客地区分布等,通过以主题为导向进行数据整合,企业可以深入分析销售趋势,了解哪些产品在哪些地区、通过何种渠道销售得更好,从而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主题性要求在数据仓库的设计阶段就明确各个主题的范围和内涵,这涉及到对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抽象,对于一个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仓库,如果要构建“客户服务”主题,就需要确定这个主题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可能包括客户的投诉类型、投诉处理时长、客服人员的响应速度等,在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中,就需要按照这个主题的定义,从不同的业务系统(如客服工单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中筛选和整合相关数据,这种主题性的组织方式使得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便于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集成性是其核心特点之一,在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环境中,数据通常分散在多个不同的数据源中,这些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格式和数据定义,一家跨国企业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财务软件,有的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的财务管理系统,有的是本地开发的基于SQL Server的财务系统,而且各个系统中的会计科目定义、数据编码规则等可能存在差异。
数据仓库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将这些分散的、异构的数据集成到一起,这一集成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数据的抽取,即从各个数据源中获取所需的数据,在抽取过程中,需要解决数据源的连接问题,不同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网络协议和安全机制,需要确保数据能够顺利地从源系统中被提取出来。
然后是数据的转换,由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和定义不同,需要对抽取出来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标准化,将日期格式统一为“YYYY - MM - DD”的形式,将不同系统中的产品编码转换为统一的编码体系,这一步骤还包括对数据的语义转换,确保不同数据源中相同概念的数据在数据仓库中有一致的含义。
数据的加载,将经过转换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集成性使得数据仓库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企业的决策人员和分析人员可以基于这个集成的数据环境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而不需要分别从各个异构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进行整合,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仓库集成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综合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制定战略决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具有时变性,这反映了数据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性,与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注当前数据不同,数据仓库需要记录数据的历史变化情况。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数据的变化是持续发生的,企业的销售额每天都在波动,产品的库存水平随着进货和销售而不断变化,客户的消费行为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数据仓库通过记录这些数据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能够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从数据存储的角度来看,数据仓库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管理数据的时变性,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时间戳(Timestamp)技术,即在每条记录中添加一个表示时间的字段,记录数据的生成时间或最后更新时间,这样,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根据时间戳来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
在分析一家电商企业的销售数据时,可以通过数据仓库中的时间戳信息,查看过去一年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天的销售额变化情况,数据仓库还可以支持对历史数据的回溯和对比分析,企业可以对比不同年份的同一时期的销售数据,了解销售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分析市场环境、营销策略等因素对销售的影响。
时变性还体现在数据仓库的更新机制上,数据仓库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数据,以反映最新的业务状况,这一更新过程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确保新数据与历史数据能够正确地融合在一起,当企业推出一款新产品时,数据仓库需要及时更新产品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销售数据等,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新数据与已有的关于产品类别、市场份额等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的非易失性意味着数据一旦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就不会被轻易删除或修改,这一特点与操作型数据库形成鲜明对比,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会随着业务操作而频繁地更新、删除和插入。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的非易失性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由于数据仓库主要用于分析目的,历史数据对于分析趋势、发现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一家制造企业想要分析过去十年的生产成本变化趋势,如果数据仓库中的历史成本数据被随意删除或修改,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这种长期的趋势分析。
非易失性还体现在数据仓库的存储架构上,数据仓库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等,以确保能够长期保存大量的数据,数据仓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也非常重要,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数据仓库备份策略,定期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数据仓库的非易失性也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提供了稳定的数据环境,数据挖掘算法通常需要在大量的历史数据上进行运算,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如果数据是易失的,这些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在进行客户流失预测分析时,需要基于数据仓库中长期积累的客户行为数据、消费数据等,如果这些数据不稳定,预测结果就可能出现偏差,无法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