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涉及危化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化品的分类与识别
1、分类依据
根据危化品的危险特性,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如《危险化学品目录》)将危化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类别。
2、识别方法
实验室应建立危化品识别机制,在采购新的化学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依据MSDS中的信息对化学品进行危险特性识别,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应接受危化品识别培训,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危化品。
危化品的采购
1、采购原则
危化品的采购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安全的原则,严禁采购无合法生产资质企业生产的危化品,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危化品。
2、采购流程
(1)需求申报:实验室人员根据实验需求提出危化品采购申请,明确危化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
(2)审批:采购申请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报学校或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3)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4)验收:危化品到货时,采购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应共同进行验收,检查危化品的包装、标识、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核对MSDS。
危化品的储存
1、储存场所要求
(1)储存危化品的场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具备防火、防爆、防盗、防泄漏、防腐蚀等功能。
(2)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危化品的类别、危险特性、储存数量等信息。
(3)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
2、储存方式
(1)根据危化品的性质分类存放,严禁混存,氧化剂与还原剂、酸与碱等不得混存。
(2)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危化品应存放在专用的储存柜中,储存柜应具备通风、防火、防爆等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剧毒化学品应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储存于专用的保险柜中,严格限制储存数量,并建立详细的出入库登记制度。
危化品的使用
1、使用前准备
(1)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危化品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熟悉危化品的性质、危害和使用方法。
(2)检查使用场所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如通风设备、灭火器材等。
(3)根据实验需求,准确计算危化品的使用量,避免浪费和过量储存。
2、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危化品,严禁违规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危化品的反应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使用易挥发、有毒的危化品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3)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严禁将火种带入使用危化品的场所。
危化品的运输
1、内部运输
(1)在实验室内运输危化品时,应使用专用的运输工具,如防腐蚀的手推车等。
(2)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危化品包装完好,防止泄漏,对于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危化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密封、降温等。
2、外部运输
(1)如需将危化品运输到实验室外进行检测或处理等,必须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运输企业进行运输。
(2)在委托运输时,应向运输企业提供危化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性质、数量、包装等,并签订运输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危化品废弃物的处理
1、分类收集
危化品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收集,不得混装,有机废弃物与无机废弃物、有毒废弃物与无毒废弃物等应分别收集。
2、处理方式
(1)对于可自行处理的危化品废弃物,应按照相关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处理过程安全、环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对于无法自行处理的危化品废弃物,应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在委托处理时,应向处理单位提供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签订处理协议,跟踪处理过程,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应急管理
1、应急预案制定
实验室应制定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应急救援程序。
2、应急物资配备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材、泄漏应急处理工具、急救药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物资处于良好状态。
3、事故报告与处理
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学校或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现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培训与教育
1、培训计划制定
实验室应制定危化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危化品安全知识培训,包括危化品的分类、性质、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内容。
2、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检验实验室人员对危化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监督与检查
1、日常监督
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危化品管理各个环节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2、定期检查
定期组织危化品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危化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以及安全设施、应急物资的配备和维护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危化品管理安全有序。
通过以上全面、细致的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实验室危化品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健康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