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欧气 2 0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一、低血压

1、原因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交感神经被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这是椎管内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麻醉平面过高时,阻滞范围广,血管扩张范围大,更容易出现低血压。

- 患者本身血容量不足,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过长、术中失血等情况,在椎管内麻醉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更容易引发低血压。

2、处理原则

- 快速补充血容量,可以静脉输注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等)或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一般先快速输注晶体液500 - 1000ml,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 调整患者体位,将患者下肢抬高15 - 30度,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可将手术床调整为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果血压持续不升,可以使用麻黄碱等药物,麻黄碱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一般每次静脉注射5 - 10mg。

二、呼吸抑制

1、原因

- 高位椎管内麻醉(如颈段或上胸段)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当肋间肌麻痹时,呼吸主要依赖膈肌运动,呼吸幅度减小;若膈神经也被阻滞,可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

- 对于老年、体弱、肥胖或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即使是较低平面的椎管内麻醉,由于其呼吸功能储备较差,也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2、处理原则

-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对于轻度呼吸抑制患者,可通过面罩吸氧,氧流量可调整为3 - 5L/min,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

- 如果呼吸抑制较严重,应立即进行辅助呼吸,可以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手动辅助通气,确保患者有足够的通气量。

- 若呼吸抑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同时积极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恶心呕吐

1、原因

- 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恶心呕吐,当血压降低时,脑部灌注压下降,刺激呕吐中枢,引发恶心呕吐症状。

- 手术牵拉内脏器官,例如在腹部手术中,牵拉胃肠道等脏器可刺激迷走神经,通过反射引起恶心呕吐。

- 椎管内麻醉后,胃肠道蠕动功能增强,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2、处理原则

- 首先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低血压引起的,按照低血压的处理原则纠正血压。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手术牵拉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在手术操作时尽量轻柔,减少对内脏器官的牵拉刺激,同时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它能解除迷走神经对胃肠道的过度兴奋作用,一般每次静脉注射0.5mg。

- 如果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昂丹司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5 - HT3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恶心呕吐反射,一般静脉注射4mg。

四、全脊髓麻醉

1、原因

- 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时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将大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这种情况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非常严重。

2、处理原则

- 一旦发生全脊髓麻醉,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维持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氧供。

- 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压稳定,可静脉输注大量晶体液和胶体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多巴胺可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也可激动血管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

-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直至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五、局麻药中毒

1、原因

- 局麻药误入血管是局麻药中毒最常见的原因,在椎管内麻醉时,如果穿刺针或导管刺破血管,局麻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中毒。

- 局麻药用量过大,尤其是在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局麻药的代谢和排泄减慢,若按正常剂量使用,也可能导致局麻药在体内蓄积而中毒。

2、处理原则

- 一旦怀疑局麻药中毒,应立即停止注入局麻药。

-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等镇静药物,以缓解患者的惊厥症状,地西泮可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 - 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起到镇静、抗惊厥的效果,一般静脉注射5 - 10mg。

- 如果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抑制症状,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应积极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心律失常等。

六、硬膜外血肿

1、原因

- 多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硬膜外穿刺操作不当,如反复穿刺、穿刺针粗等,也可能损伤硬膜外血管,导致血肿形成。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处理原则

- 一旦发现硬膜外血肿,应立即停止椎管内麻醉操作。

- 如果血肿较小,且患者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密切观察,一般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等情况。

- 如果血肿较大,压迫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甚至截瘫等症状,应尽快进行手术减压,手术时机非常关键,一般主张在出现神经症状后的8小时内进行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

七、神经损伤

1、原因

- 穿刺针直接损伤神经是神经损伤的原因之一,在椎管内麻醉穿刺过程中,如果穿刺针偏离正常路径,可能直接刺伤脊神经。

-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某些局麻药在高浓度或长时间作用于神经时,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

- 血肿或感染压迫神经也可导致神经损伤。

2、处理原则

- 对于穿刺针直接损伤神经的情况,如果损伤较轻,一般可以通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神经修复,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一般口服剂量为0.5mg,每日3次。

- 如果是局麻药神经毒性导致的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种局麻药,并进行对症处理,如给予镇痛、营养神经等治疗。

- 若是血肿或感染压迫神经,应按照硬膜外血肿或感染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如血肿清除、抗感染治疗等,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八、感染(硬膜外脓肿)

1、原因

- 主要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在椎管内麻醉穿刺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细菌可进入硬膜外腔,引起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处理原则

- 一旦怀疑硬膜外脓肿,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诊断。

- 如果脓肿较小,可先采用大剂量、敏感的抗生素进行保守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在结果未出来之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

- 如果脓肿较大,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应尽快进行手术切开引流,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保护神经功能。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并发症 #处理 #原则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