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四大特点:深入理解数据仓库的本质特征》
一、面向主题(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是围绕一些特定的主题来组织数据的,这些主题反映了企业在决策分析时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为了处理日常的事务操作,例如银行的储蓄业务系统,它侧重于记录每一笔储蓄交易的详细信息,如交易时间、金额、账户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而数据仓库中的主题则是对业务数据的一种高层次的抽象和归类,以零售企业为例,可能会有“销售”“库存”“顾客”等主题,在“销售”主题下,会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与销售相关的数据,包括销售渠道、销售地区、销售时间、产品类别、销售数量、销售额等信息,这种面向主题的组织方式使得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
它有助于企业从多个角度对特定的业务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管理者想要了解不同地区的销售趋势,通过数据仓库的“销售”主题,可以方便地获取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数据,进而分析销售增长或下降的原因,面向主题也便于数据仓库的扩展,当企业有新的业务需求或者想要分析新的主题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在数据仓库中添加相应的主题数据,而不会对原有的数据结构造成太大的混乱。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自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等),也可能包括外部数据(如市场调研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由于这些数据源在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语义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所以数据仓库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集成。
在集成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数据格式的不一致性,不同业务系统中日期的表示方式可能不同,有的采用“年 - 月 - 日”的格式,有的则采用“日 - 月 - 年”的格式,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不同格式的日期数据统一转换为一种标准格式,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数据编码的统一,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对于产品类型的编码可能存在差异,销售部门可能用1 - 100的数字编码来表示不同的产品类别,而生产部门可能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编码方式,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不同的编码映射到统一的编码体系中。
再者是数据语义的一致性处理,不同的数据源可能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对于“顾客”这一概念,市场营销部门可能将所有购买过企业产品的人都视为顾客,而售后服务部门可能将曾经咨询过售后服务的人也纳入顾客范畴,数据仓库需要明确统一的语义定义,确保数据在集成后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过数据集成,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避免了由于数据分散和不一致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这种时变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数据仓库会记录数据的历史变化情况,企业的销售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的销售记录,对于已经存在的产品价格、销售数量等数据,也会保留其历史版本,这使得企业能够进行历史数据分析,比如分析某一产品在过去几年中的价格波动情况以及这种波动对销售数量的影响。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更新,这个时间周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而定,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更新一次,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可能会采用更短的更新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不断积累,形成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集合。
时变性还体现在数据仓库能够支持对不同时间粒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企业既可以从年、季、月这样较粗的时间粒度来分析宏观的业务趋势,也可以从日、小时甚至分钟这样更细的时间粒度来分析短期的业务波动,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每小时的网站流量数据来优化网站的运营策略,同时通过分析年度的销售数据来规划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被加载,就不会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频繁地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这是因为数据仓库主要是用于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而不是日常的事务处理。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它更多地是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和整合,企业的销售历史数据一旦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就不会因为某一笔销售记录的后续调整(如退货后的销售金额修改)而在数据仓库中频繁地进行修改操作,相反,数据仓库会记录这些调整作为新的历史数据版本。
这种非易失性使得数据仓库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的、长期的数据分析基础,企业可以基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预测分析等,不用担心数据的突然变化或者丢失,由于数据仓库不需要频繁地处理数据的更新操作,它可以采用更适合数据分析的存储结构和技术,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效率。
数据仓库的这四个特点,面向主题、集成性、时变性和非易失性,共同构成了数据仓库区别于其他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的本质特征,为企业在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