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基本步骤全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
1、问题定义
- 在数据挖掘项目的起始阶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可能想要预测客户的流失率,以制定相应的客户保留策略;或者电商平台希望了解用户的购买行为模式,从而进行精准营销,这一步需要与业务领域的专家密切合作,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目标,在电信行业,如果要解决客户流失问题,就需要确定如何定义客户流失,是连续几个月未使用服务,还是套餐变更为竞争对手的类似套餐等具体的判定标准。
- 要考虑问题的可行性,确保有足够的数据支持问题的解决,并且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能够进行挖掘,如果数据过于稀疏或者问题过于复杂而没有合适的算法和计算资源,就需要重新调整问题的定义。
2、数据获取
- 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对于企业内部问题,数据可能来自企业的数据库,如销售数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中的客户信息等,在医疗领域,数据可能来自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医疗设备产生的检测数据等,还可以从外部获取数据,例如从公开的数据集(如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或者购买第三方的数据(如市场调研公司提供的消费者偏好数据)。
- 在获取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质量,这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没有缺失值或者缺失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数据的准确性,即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录入的情况;数据的一致性,例如同一实体在不同数据表中的描述应该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预处理
-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且耗时的一个环节,首先是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任务,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记录(当缺失值比例较小时适用)、填充均值/中位数/众数(对于数值型/分类型数据)等方法,在分析学生成绩数据时,如果某个学生的某科成绩缺失,可以根据该科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填充中位数。
- 数据集成也是必要的,当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时,需要将这些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中,这可能涉及到解决数据的语义冲突,例如不同数据源中对“年龄”的定义可能是周岁和虚岁的区别,需要进行统一转换。
- 数据变换包括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在使用某些机器学习算法(如基于距离计算的K - 均值聚类算法)时,为了避免不同特征的量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各个特征具有相同的尺度。
4、数据挖掘算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 根据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算法,如果是分类问题,像预测客户是否会购买某种产品(是/否),可以选择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等算法;如果是聚类问题,例如对客户进行细分,可以采用K - 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算法。
- 在选择算法后,需要构建模型,这包括确定模型的参数,例如在决策树算法中,要确定树的深度、分裂节点的选择标准等,通常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构建模型,然后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的性能,以避免过拟合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模型评估与优化
- 模型评估有多种指标,对于分类模型,可以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 - 分值等,准确率表示预测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召回率反映了预测出的正例占实际正例的比例,在垃圾邮件分类中,准确率高意味着大部分预测为垃圾邮件的确实是垃圾邮件,召回率高则表示实际的垃圾邮件大部分都被检测出来了。
- 如果模型性能不佳,就需要进行优化,这可以通过调整算法的参数、更换算法或者增加更多的数据来实现,如果决策树模型过拟合,可以通过剪枝操作(减少树的复杂度)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6、结果解释与应用
- 对挖掘得到的结果进行解释是很关键的,在信用评分模型中,模型可能得出某些因素(如年龄、收入、信用历史等)对信用评分的影响权重,要将这些结果以业务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以便他们能够根据结果制定决策。
- 最后将模型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如将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应用到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对有流失风险的客户及时采取营销措施,以提高客户的留存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