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三年级混合运算全解析》
混合运算的概念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混合运算就像是一场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大聚会,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除法,这样的运算就叫做混合运算。$3 + 4×2 - 1$,这个算式里就包含了加法、乘法和减法。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这是混合运算中非常重要的规则,就像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也有先后顺序一样,比如说,在算式$5 + 3×2$中,我们要先计算乘法部分,也就是$3×2 = 6$,然后再计算加法,$5+6 = 11$,这是因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等级比加法和减法高,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乘法和除法是“大明星”,要先给它们“表演”的机会,也就是先进行计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括号就像是一个小房子,里面的数字要先进行运算,例如算式$(3 + 2)×4$,我们要先计算括号里的$3+2 = 5$,然后再计算$5×4 = 20$,如果算式是$9÷(3 - 1)$,先算括号里的$3 - 1 = 2$,再算$9÷2 = 4.5$,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的顺序,让我们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
在做混合运算的题目时,书写格式也很重要,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等号要对齐
在一步一步计算的过程中,等号要写在算式的下面,并且要对齐,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计算过程看起来很整齐,也方便我们检查。
$25+3×4$
$= 25+12$
$= 37$
2、每一步计算都要写清楚
不要偷懒省略步骤哦,就算是很简单的计算,也要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计算结果错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是哪一步出了问题,比如在计算$(12 - 3)÷3$时:
$(12 - 3)÷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9÷3$
$= 3$
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混合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呢。
1、购物问题
假设一个笔记本3元,一支铅笔1元,小明买了2个笔记本和3支铅笔,还剩下10元钱,问小明原来有多少钱?
我们可以先算出买笔记本和铅笔花的钱,笔记本花的钱是$3×2 = 6$元,铅笔花的钱是$1×3 = 3$元,总共花的钱是$6 + 3 = 9$元,然后再加上剩下的10元钱,原来有的钱数就是$(3×2+1×3)+10=(6 + 3)+10 = 9+10 = 19$元。
2、工程问题
比如一项工程,甲队每天修5米,乙队每天修3米,两队一起修了4天,后来丙队又修了8米才完成这项工程,问这项工程一共有多长?
先计算甲乙两队一起修的长度,$(5 + 3)×4 = 8×4 = 32$米,然后再加上丙队修的8米,工程总长度就是$(5 + 3)×4+8 = 32+8 = 40$米。
混合运算的易错点及解决方法
1、运算顺序错误
这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有时候看到算式就急着从左到右计算,忘记了先乘除后加减或者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规则,解决方法就是在做题之前,先仔细观察算式,确定运算顺序,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计算粗心
在进行每一步的计算时,可能会出现粗心的情况,比如乘法口诀背错,或者加减法计算错误,要克服这个问题,就需要多做一些练习,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做完题后认真检查。
混合运算的练习方法
1、基础练习
多做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像$4 + 5×2 - 3$,$(6 - 2)×3$之类的,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熟悉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情境练习
做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混合运算题目,就像上面提到的购物问题和工程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比练习
把容易混淆的题目放在一起做,12÷(3 + 1)$和$12÷3+1$,通过对比,更深刻地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三年级的混合运算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运算顺序、书写格式,多做练习,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