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算法全解析:常见算法及其应用》
一、排序算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冒泡排序
-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的元素,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对于数列[5, 4, 3, 2, 1],首先比较5和4,因为5 > 4,所以交换它们得到[4, 5, 3, 2, 1],然后比较5和3,再交换,依次类推,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O(n²),其中n是数列中的元素个数,不过,它的优点是容易理解和实现,适合于小规模的数据排序。
2、插入排序
- 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对于数列[5, 3, 4, 6, 2],首先3会与5比较,因为3 < 5,所以3插入到5前面得到[3, 5, 4, 6, 2],然后4与5比较,再与3比较,插入合适位置,插入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即数列已经有序时,时间复杂度为O(n),而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²)。
3、快速排序
-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然后将数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中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另一部分中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对于数列[4, 7, 2, 9, 3],如果选择4作为基准元素,经过一次划分后得到[2, 3, 4, 9, 7],然后再对[2, 3]和[9, 7]分别进行快速排序,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但在最坏情况下,例如数列已经有序时,时间复杂度会退化为O(n²)。
4、归并排序
- 归并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数列不断地分成两半,直到每个子数列只有一个元素,然后再将这些子数列两两合并,在合并过程中对元素进行排序,对于数列[3, 1, 4, 2],首先分成[3, 1]和[4, 2],再进一步分成[3]、[1]、[4]、[2],然后合并[3]和[1]得到[1, 3],合并[4]和[2]得到[2, 4],最后合并[1, 3]和[2, 4]得到[1, 2, 3, 4],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始终为O(n log n),但它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临时的子数列。
二、搜索算法
1、线性搜索
- 线性搜索是一种最简单的搜索算法,它逐个检查数列中的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检查完整个数列,在数列[5, 3, 7, 9, 2]中搜索7,它会从第一个元素5开始,依次比较,直到找到7为止,线性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为O(n),其中n是数列中的元素个数,它适用于数列没有排序或者只需要进行一次搜索的情况。
2、二分搜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二分搜索要求数列是有序的,它首先比较目标元素与数列中间的元素,如果目标元素等于中间元素,则搜索成功;如果目标元素小于中间元素,则在数列的左半部分继续搜索;如果目标元素大于中间元素,则在数列的右半部分继续搜索,在有序数列[1, 3, 5, 7, 9]中搜索3,首先比较3和5,因为3 < 5,所以在[1, 3]中继续搜索,然后比较3和3,搜索成功,二分搜索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比线性搜索效率高很多。
三、图算法
1、深度优先搜索(DFS)
- 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用于遍历图或者树的算法,它从起始顶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尽可能深地探索下去,直到不能再前进时,回溯到上一个未完全探索的顶点,继续探索其他路径,在一个有多个节点和边连接的图中,从一个节点出发,先访问它的一个邻接节点,再访问这个邻接节点的邻接节点,直到没有新的邻接节点可访问,然后回退到上一层节点继续访问其他邻接节点,深度优先搜索可以用来检测图是否连通,寻找图中的环等。
2、广度优先搜索(BFS)
- 广度优先搜索也是用于遍历图或树的算法,它从起始顶点开始,先访问起始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然后再依次访问这些邻接顶点的邻接顶点,一层一层地向外扩展,在一个图中,从一个节点出发,先访问它的所有直接邻接节点,然后再访问这些邻接节点的邻接节点,广度优先搜索可以用来计算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等。
四、动态规划算法
1、斐波那契数列的动态规划解法
- 斐波那契数列通常定义为F(n)=F(n - 1)+F(n - 2),其中F(0)=0,F(1)=1,如果用递归的方法计算斐波那契数列,会有很多重复计算,而动态规划的方法是从底部开始计算,先计算F(0)和F(1),然后利用已经计算出的结果计算F(2),即F(2)=F(1)+F(0),接着计算F(3)=F(2)+F(1),以此类推,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时间复杂度从递归方法的指数级降低到O(n)。
2、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 给定两个序列,例如序列X=[1, 3, 4, 5, 6, 7, 7, 8]和序列Y=[3, 5, 7, 4, 8, 6, 7, 8, 2],要找出它们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动态规划的思路是构建一个二维数组,通过比较序列中的元素,逐步填充这个数组,最后从数组中找出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其中m和n分别是两个序列的长度。
五、贪心算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活动安排问题
- 假设有一系列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要在一个场地安排尽可能多的活动,使得这些活动之间互不冲突,贪心算法的思路是按照活动结束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然后选择第一个活动,接着选择下一个开始时间大于等于上一个活动结束时间的活动,依次类推,有活动A(1, 3)、B(2, 5)、C(4, 7)、D(3, 8)、E(5, 9),按照结束时间排序后为A、B、C、E、D,首先选择A,然后因为B的开始时间2大于A的结束时间3,所以选择B,接着C的开始时间4大于B的结束时间5,选择C,而E的开始时间5等于C的结束时间7,也可以选择E。
2、找零问题
- 要使用最少的硬币凑出一定金额的零钱,假设有1元、5角、1角的硬币,要凑出3元6角,贪心算法的做法是先尽可能多地使用面值大的硬币,即先使用3个1元硬币,然后再使用1个5角硬币,最后使用1个1角硬币,但需要注意的是,贪心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最优子结构性质时才适用。
六、分治算法
1、大整数乘法
- 对于两个大整数相乘,如果直接按照乘法规则计算,时间复杂度很高,分治算法将大整数分成两部分,例如将n位的大整数A和B分别分成高位和低位两部分,即A = A1×10^(n/2)+A0,B = B1×10^(n/2)+B0,然后将A×B转化为(A1×B1)×10^n+(A1×B0 + A0×B1)×10^(n/2)+A0×B0,再分别计算这几个部分,最后合并结果,这样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2、矩阵乘法的分治算法
- 在矩阵乘法中,对于两个n×n的矩阵A和B相乘,如果直接按照矩阵乘法的定义计算,时间复杂度为O(n³),分治算法将矩阵分成更小的子矩阵,例如将A和B都分成四个子矩阵,然后按照分治的思想计算子矩阵的乘积并组合起来,虽然分治算法在理论上可以降低复杂度,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一些额外的计算开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计算机算法种类繁多,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实际的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