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合格性考试必考知识点全解析》
一、运动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基本概念
- 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作质点;但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2、位移和路程
- 位移是矢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曲线运动或往返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3、速度和加速度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v = \frac{\Delta x}{\Delta t}\),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 加速度\(a=\frac{\Delta v}{\Delta t}\),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_0+at\),位移公式\(x=v_0t+\frac{1}{2}at^{2}\),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二、相互作用
1、重力、弹力、摩擦力
-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 = 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弹簧的弹力\(F = kx\)(\(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F_{max}\);滑动摩擦力\(F=\mu F_N\)(\(\mu\)为动摩擦因数,\(F_N\)为正压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F_1\)、\(F_2\)的合力\(F\)的范围为\(\vert F_1 - F_2\vert\leqslant F\leqslant F_1 + F_2\)。
-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是常用的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同时也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牛顿第三定律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机械能
1、功和功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功\(W = Fx\cos\theta\)(\(F\)是力,\(x\)是位移,\(\theta\)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0^{\circ}\)时,\(W = Fx\);当\(\theta = 90^{\circ}\)时,\(W = 0\)。
- 功率\(P=\frac{W}{t}\),表示做功的快慢,对于恒力做功,\(P = Fv\cos\theta\)。
2、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能\(E_{k}=\frac{1}{2}mv^{2}\)。
- 动能定理\(W=\Delta E_{k}=E_{k2}-E_{k1}\),即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3、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 重力势能\(E_{p}=mgh\)(\(h\)是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W_{G}=mgh_{1}-mgh_{2}\)。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_{1}=E_{2}\)或\(mgh_{1}+\frac{1}{2}mv_{1}^{2}=mgh_{2}+\frac{1}{2}mv_{2}^{2}\)。
五、电场
1、电荷与库仑定律
- 电荷有正、负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库仑定律\(F = k\frac{q_{1}q_{2}}{r^{2}}\)(\(k\)为静电力常量,\(q_1\)、\(q_2\)是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2、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 电场强度\(E=\frac{F}{q}\)(\(F\)是电场力,\(q\)是检验电荷的电荷量),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 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六、电路
1、基本概念
- 电流\(I=\frac{q}{t}\)(\(q\)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是时间)。
- 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R=\frac{U}{I}\),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2、欧姆定律
-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frac{U}{R}\),适用于金属导体、电解液等纯电阻电路。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frac{E}{R + r}\)(\(E\)为电源电动势,\(R\)为外电路电阻,\(r\)为电源内阻),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3、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 电功\(W = UIt\),表示电流所做的功。
- 电功率\(P = UI\),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 焦耳定律\(Q = I^{2}Rt\),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在纯电阻电路中,\(W = Q\),\(P=\frac{U^{2}}{R}=I^{2}R\);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
七、磁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磁场和磁感线
-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到\(N\)极。
2、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 安培力\(F = BIL\sin\theta\)(\(B\)是磁感应强度,\(I\)是电流强度,\(L\)是导线长度,\(\theta\)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90^{\circ}\)时,\(F = BIL\)。
- 洛伦兹力\(f = qvB\sin\theta\)(\(q\)是带电粒子的电荷量,\(v\)是粒子的速度,\(\theta\)是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90^{\circ}\)时,\(f = qvB\),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它不做功,只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八、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确定原磁场的方向;判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最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frac{\Delta\Phi}{\Delta t}\)(\(n\)为线圈匝数,\(\Delta\Phi\)为磁通量的变化量,\(\Delta t\)为时间间隔),如果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 = BLv\sin\theta\)(\(B\)是磁感应强度,\(L\)是导体棒长度,\(v\)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速度,\(\theta\)是\(v\)与\(B\)的夹角)。
九、物理实验
1、基本仪器的使用
- 刻度尺:用于测量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游标卡尺:可以精确测量长度,游标卡尺分为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等,读数方法不同。
- 螺旋测微器:可精确到0.01mm,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半刻度和可动刻度的读数。
-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使用时要注意量程、分度值和连接方式(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 多用电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使用前要进行机械调零和欧姆调零。
2、实验原理和操作
-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 = v_0t+\frac{1}{2}at^{2}\)等公式求出加速度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实验中要注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 - 6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纸带的选取和数据处理等。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要注意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等。
-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利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 = v_0t\),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y=\frac{1}{2}gt^{2}\)的规律,实验中要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初速度相同,通过描绘小球的运动轨迹来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通过测量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验证动能定理,实验中要注意测量力、位移、速度等物理量的准确性,以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实验中要准确测量电阻(可以用伏安法测量),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条件。
-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通过改变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如改变磁场强弱、改变线圈面积、改变磁场与线圈的相对位置等),观察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从而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