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清洗:挖掘数据价值的关键第一步》
一、数据清洗的概念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如洪流般涌现,这些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清洗就成为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数据清洗,是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
从本质上讲,数据清洗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查和校验的过程,原始数据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存在错误,在数据录入过程中,人工操作可能会导致拼写错误、数据录入错位等情况,以一家电商公司为例,在收集用户订单信息时,工作人员可能会不小心将用户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写成“北京市朝阴区”,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录入错误,数据采集设备的故障也可能引发数据问题,传感器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时,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可能会产生异常的高温或低温数据,这些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数据清洗操作遵循的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准确性原则
数据清洗要确保数据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这就要求对每一个数据项进行仔细的审核,在金融领域,每一笔交易的金额、时间、交易双方等数据必须准确无误,例如银行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任何一笔交易金额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问题,对于存在疑问的数据,要通过与原始数据源核对或者参考其他可靠数据来源进行修正。
2、完整性原则
数据应尽可能完整,没有缺失值或者只有可接受范围内的缺失值,在医疗数据中,如果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存在大量缺失,将严重影响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如填充均值、中位数或者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填充等,但这些方法都要在保证数据整体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
3、一致性原则
数据在不同的数据源或者不同的记录之间应该保持一致,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为例,同一个客户在不同的业务模块中的联系方式、信用等级等信息应该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营销、信用评估等方面做出错误的决策,当发现数据不一致时,需要通过数据整合和标准化操作来解决,如统一数据的格式、编码等。
4、时效性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的有效性是有时间限制的,尤其是在一些对时间敏感的领域,如股票市场数据、气象数据等,过时的数据可能会失去价值甚至产生误导,在股票交易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数据清洗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及时更新和处理过期的数据。
三、数据清洗的具体操作流程
1、数据采集审核
在数据刚刚采集完成时就要进行初步审核,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数据的基本格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明显的录入错误等,在采集调查问卷数据时,检查回答是否符合问卷设定的选项格式,是否存在全为空值的问卷等,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返回给采集人员进行修正,避免问题数据进入后续流程。
2、缺失值处理
如前面提到的,缺失值是常见的数据问题,对于数值型数据,可以计算其均值、中位数或者众数来填充缺失值,对于分类数据,可以使用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进行填充,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预测填充,根据一个人的年龄、职业等信息预测其收入水平来填充收入的缺失值。
3、异常值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异常值是那些明显偏离其他数据的值,识别异常值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3σ原则(在正态分布的数据中,数值距离均值超过3倍标准差的值视为异常值),对于异常值,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数据录入错误,就进行修正;如果是真实的极端值但对分析有较大干扰,可以考虑采用合适的变换方法,如取对数等,或者在分析时单独处理这些异常值。
4、数据标准化
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和尺度,在分析多个地区的经济数据时,不同地区的GDP数据可能以不同的货币单位计量,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单位、数据格式等,对于数值型数据,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映射到特定的区间,如[0, 1]区间,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5、重复数据处理
在数据集中可能存在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重复记录,这些重复数据会增加数据量,影响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通过比较数据的关键属性来识别重复数据,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留其中一条记录或者对重复数据进行合并等操作。
数据清洗是从原始数据到高质量数据的桥梁,只有经过有效的数据清洗,才能保证后续的数据分析、挖掘等操作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企业决策、科学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