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网络安全责任与应对举措——基于〈网络安全法〉的要求》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至关重要,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承担着一系列重大的责任,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这一规定是构建全面、稳固网络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核心责任
1、安全检测评估的必要性
- 网络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威胁,自行或委托进行检测评估,有助于运营者及时发现网络系统中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是技术层面的,如软件代码中的安全缺陷,也可能是管理层面的,如权限设置不合理等,通过年度检测评估,可以在威胁被恶意利用之前进行修复,从而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架构和业务逻辑不断演进,每年的检测评估能够确保运营者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评估新的技术应用和业务流程是否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在引入新的云计算服务或大数据分析工具时,检测评估可以确定这些新技术是否与现有的安全策略兼容。
2、安全制度建设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制度,这包括用户数据保护制度,明确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规则,确保用户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于金融机构运营者,要保护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敏感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还需要建立应急响应制度,在遭受网络攻击或出现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如网络服务中断时,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同时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将对用户和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3、人员管理与培训
- 运营者要对其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员工是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操作行为可能影响到整个基础设施的安全,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公司的安全政策和操作规范,例如如何识别钓鱼邮件,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
- 对于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和技术的人员,要进行背景审查,确保这些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安全意识,防止内部人员恶意破坏或泄露重要信息。
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具体举措
1、技术投入与创新
- 运营者需要加大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在通信网络中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 部署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IDPS),IDP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活动,识别并阻止恶意入侵行为,通过不断更新IDPS的规则库,使其能够应对新出现的网络攻击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合作与信息共享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加强与其他运营者、网络安全服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同行业运营者之间可以共享网络安全威胁情报,例如电力行业运营者之间分享针对电力控制系统的攻击模式信息,共同提高防范能力。
- 与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具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运营者提供专业的安全检测评估、安全咨询等服务,运营者可以借助其力量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水平。
- 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获取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威胁预警等信息,同时向平台反馈自身遇到的安全问题,为构建国家整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只有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积极履行自身的责任,通过多种举措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才能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网络安全权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