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基于实际案例的分析》
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期,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为定价策略、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提供坚实依据,本文将通过实际企业成本核算案例来深入探讨新时期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以一家制造型企业A为例,A企业主要生产某类电子产品,产品种类较为丰富,从低端入门级到高端旗舰型均有涉及,企业在过去的成本核算体系下,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即将成本简单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三、传统成本核算体系下的问题
(一)成本扭曲
1、在制造费用分配方面,A企业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引入了大量自动化设备,在高端旗舰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虽然直接人工工时较少,但设备的折旧、维护等制造费用却很高,按照传统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导致高端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过少,成本被低估;而低端产品由于直接人工工时相对较多,分摊的制造费用过多,成本被高估。
2、高端旗舰型产品X的实际制造费用应占总成本的40%,但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被分配到25%的制造费用;低端入门型产品Y实际制造费用应占总成本的20%,却被分配到30%的制造费用,这种成本扭曲使得企业在产品定价上出现偏差。
(二)决策误导
1、由于成本核算不准确,A企业在产品组合决策上出现失误,原本以为低端产品Y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因为按照传统成本核算其成本较低,于是企业加大了Y产品的生产投入,减少了高端产品X的生产。
2、但实际上,Y产品在市场上由于竞争激烈,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而其真实成本较高,导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X产品由于成本被低估,定价过低,虽然市场需求旺盛,但企业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利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新时期成本核算的优化措施
(一)引入作业成本法(ABC)
1、A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来优化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主要作业活动,如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调试、产品组装、质量检测等。
2、根据资源动因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设备折旧费用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分配到设备调试和产品组装作业中心;质量检测人员的工资根据检测的产品批次分配到质量检测作业中心,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对于高端产品X,由于其生产过程中设备调试和质量检测等复杂作业较多,按照作业成本法分配到的成本能够准确反映其真实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8%,与实际情况接近;对于低端产品Y,分配到的成本占总成本的22%,也更为合理。
(二)成本核算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1、A企业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支持成本核算,ERP系统能够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库存数量、生产工时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成本核算变得更加及时和准确。
2、在产品设计阶段,利用成本模拟软件,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预测产品成本,在设计一款新型电子产品时,通过模拟不同的原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等,能够准确估算出产品成本,从而为设计团队提供成本优化的方向。
五、优化后的成果与启示
(一)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产品定价更加合理,A企业根据优化后的成本核算结果调整了产品价格,高端产品X的价格适当提高,低端产品Y的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调整后的价格策略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显著提升。
2、在产品组合决策上,企业重新评估了各产品的盈利性,加大了高端产品X的生产投入,减少了低端产品Y的产量,提高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二)启示
1、新时期企业必须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方法以适应生产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现代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成本扭曲和决策误导。
2、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成本的真实构成,而信息技术能够为成本核算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提高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A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出,新时期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举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优化路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