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治理自查报告》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复杂,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质量和治理水平对企业的决策、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评估本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治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特开展本次自查工作。
自查工作概况
1、自查范围
本次自查涵盖了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各类资产数据,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涉及资产的基本信息(如名称、编号、规格型号等)、购置信息(购置日期、购置价格、供应商等)、使用信息(使用部门、使用人、使用状态等)以及折旧、摊销等财务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自查方法
采用了数据抽样检查、流程审查和系统功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资产数据记录,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对资产从购置到处置的全流程进行审查,确保流程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同时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检查数据录入、修改、查询等操作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数据治理现状
(一)数据质量管理
1、准确性
大部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基本信息、购置信息和财务信息等关键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仍存在部分数据错误,例如个别资产的规格型号录入有误,这可能是由于在初始录入时工作人员疏忽或者对资产信息理解偏差造成的。
2、完整性
在完整性方面,部分资产的附属设备或配件信息存在缺失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在资产登记时没有明确要求填写附属设备信息,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未充分认识到附属设备信息的重要性。
3、一致性
经过检查,发现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存在一定问题,资产的使用部门在使用信息模块和财务核算模块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到成本分摊和部门绩效评估等工作。
(二)数据标准管理
企业制定了初步的资产数据标准,明确了各类资产数据的格式、编码规则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标准未能得到严格遵守,资产编号的编码规则在一些新购置资产录入时被忽视,导致资产编号出现混乱,不利于资产的识别和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数据安全管理
1、访问控制
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了用户访问权限,不同角色的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与其职责相关的资产数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个别用户权限过高的情况,超出了其工作职能所需的权限范围,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
2、数据备份与恢复
系统具备数据备份功能,按照预定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但在数据恢复测试中发现,恢复过程较为复杂,且存在部分数据丢失的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备份策略和恢复流程。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员意识与培训不足
部分工作人员对数据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数据质量意识,针对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治理培训较少,导致工作人员在数据录入、维护等工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二)流程不完善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存在一些漏洞,在数据流转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审核和监控环节,在资产信息变更时,没有严格的审核流程,容易导致错误数据进入系统。
(三)系统功能缺陷
资产管理系统在一些功能设计上存在不足,如数据一致性检查功能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发现和提醒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差异;在数据录入时,缺乏有效的逻辑校验功能,不能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及时拦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改进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1、组织定期的数据治理培训,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治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2、将数据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数据治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
(二)完善流程管理
1、优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在关键环节设置严格的审核和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数据变更审批流程,对资产数据的任何变更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批,防止随意修改数据。
(三)优化系统功能
1、与系统开发团队沟通,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检查功能和逻辑校验功能,提高系统对数据质量的自动控制能力。
2、简化数据备份与恢复流程,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同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治理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执行力度和数据安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关注数据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系统功能,确保资产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