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上云与数据上云:解决方案的差异剖析》
一、云业务概述
云业务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各类服务,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将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网络、软件、分析等)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模式,云服务提供商将大量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资源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相应的资源,而无需自己构建和维护复杂的IT基础设施。
二、业务上云的解决方案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应用迁移与部署
- 业务上云的重点在于将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迁移到云端,这涉及到对应用架构的评估,是直接将传统的三层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应用原样迁移,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微服务化改造以更好地适应云环境,对于一些老旧的、耦合度高的应用,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代码重构才能顺利上云。
- 在部署方面,要考虑云平台的特性,如不同的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虚拟机规格、容器编排工具等,以亚马逊的AWS为例,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EC2实例(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等),业务上云时需要根据应用的计算和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实例类型,并进行合理的部署配置,确保应用在云端能够高效运行。
2、资源需求规划
- 业务上云需要精确规划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计算资源方面,要根据业务的并发访问量、处理复杂度等确定所需的CPU核心数和内存大小,一个电商网站在促销活动期间会有大量的并发订单处理请求,就需要足够的计算资源来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
- 存储资源规划要考虑数据的增长速度、数据类型(结构化数据如订单信息、非结构化数据如用户上传的图片和视频等),对于数据增长迅速的业务,可能需要选择可弹性扩展的存储服务,如阿里云的对象存储OSS,网络资源规划涉及到带宽需求,以确保用户能够流畅地访问业务应用,特别是对于视频流、实时交互类的业务,需要足够的网络带宽来保证用户体验。
3、安全与合规性保障
- 业务上云时,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考虑应用的访问安全,如设置合适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多因素认证(如密码+短信验证码、密码+指纹识别等)可以提高应用访问的安全性。
- 在数据安全方面,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如使用SSL/TLS协议)和存储过程中的加密(如采用AES等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不同行业的业务还需要满足特定的合规性要求,如医疗行业的业务上云需要符合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等相关法规,金融行业业务上云需要遵循巴塞尔协议等金融监管要求。
4、性能优化
- 业务上云后,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需要进行性能优化,这包括对应用代码的优化,例如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优化算法等,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性能监控和调优工具,如谷歌云平台的Stackdriver,可以实时监控应用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CPU利用率等),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三、数据上云的解决方案特点
1、数据整合与清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上云首先面临的数据整合问题,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多个数据源,如不同部门的数据库(销售部门的CRM数据库、生产部门的ERP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一致、编码不统一等问题,在数据上云之前,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将其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便于在云环境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 数据清洗也是关键步骤,数据中可能存在错误值、重复值、缺失值等问题,在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可能存在部分客户的联系方式填写错误或者重复的客户记录,通过数据清洗,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存储架构选择
- 对于数据上云,存储架构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云存储服务,如果是海量的、读写频率相对较低的非结构化数据,如企业的历史文档、图像资料等,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的对象存储,如腾讯云的COS。
- 对于需要频繁读写的结构化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数据、订单数据等,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如亚马逊的RDS)可能更适合,对于大数据场景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还可以选择数据湖存储(如Azure Data Lake Storage),它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多种数据处理框架的集成。
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数据上云过程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更为复杂,除了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加密外,还需要考虑数据的访问控制,根据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能和权限,设置细粒度的数据访问权限,研发部门可能只能访问测试数据,而财务部门只能访问与财务相关的数据。
- 在隐私保护方面,对于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数据(如用户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需要采用特殊的隐私保护技术,如差分隐私技术,在不影响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不被泄露。
4、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
- 数据上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服务,如谷歌的BigQuery是一种无服务器的、高度可扩展的云数据仓库,可以方便地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 企业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在云端对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对用户的购买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用户的购买偏好,从而为企业的精准营销提供支持,云平台还支持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便于企业决策者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四、业务上云和数据上云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
1、目标导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业务上云主要目标是将业务应用迁移到云端,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可扩展性和性能优化,它更关注应用在云端的运行效果,如能否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是否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变化等,一家在线旅游公司将其预订系统业务上云,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旅游旺季时灵活扩展计算资源,以应对大量的预订请求,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 数据上云的目标更多地聚焦于数据的管理、分析和价值挖掘,企业将数据上云是希望通过云平台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对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分析,从而发现数据中的商业价值,一家制造企业将生产数据上云,目的是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技术重点
- 业务上云的技术重点在于应用的架构改造、资源调配和安全防护,在架构改造方面,需要将传统的应用架构适配到云环境中,可能涉及到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的转变,在资源调配方面,要根据业务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安全防护则要确保应用在云端的访问安全、数据安全等。
- 数据上云的技术重点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整合与清洗技术,以提高数据质量;存储架构技术,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如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技术等,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安全策略
- 业务上云的安全策略更多地围绕应用的访问安全、应用内部的数据安全以及业务的合规性,防止外部恶意攻击对业务应用的破坏,确保应用内部用户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满足行业特定的合规要求。
- 数据上云的安全策略除了基本的数据安全措施外,更注重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访问的权限管理,由于数据上云后可能被多个部门或用户访问,需要精确设置数据访问权限,同时保护数据中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4、资源利用方式
- 业务上云的资源利用主要是根据业务的运行需求,如并发访问量、处理任务的复杂度等,一个视频流媒体业务在高峰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处理视频流的编码和传输,在低峰时段则可以减少资源占用。
- 数据上云的资源利用主要取决于数据的规模、数据的读写频率等,对于大规模的、读写频繁的数据,需要更多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来支持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操作。
业务上云和数据上云虽然都依托于云计算技术,但在解决方案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企业在决定上云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数据管理目标等因素,分别制定合适的业务上云和数据上云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