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具体工程名称],结构形式为[结构类型],混凝土主要用于[混凝土使用部位,如基础、柱、梁、板等],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具体强度等级,如C30],耐久性要求为[具体耐久性指标,如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
原材料的选择与性能
1、水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选用[水泥品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其密度为ρc = 3.1g/cm³,水泥的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天抗压强度为[具体数值]MPa,28天抗压强度为[具体数值]MPa。
2、细骨料
- 采用[砂的产地和种类,如河砂],细度模数为Mx = [具体数值],属于[粗砂、中砂或细砂],砂的表观密度为ρs = 2.6g/cm³,堆积密度为ρ's = 1.5g/cm³,含泥量不超过[规定数值]%。
3、粗骨料
- 粗骨料为[石子的产地和种类,如碎石],粒径为[具体粒径范围,如5 - 25mm],其表观密度为ρg = 2.7g/cm³,堆积密度为ρ'g = 1.6g/cm³,压碎指标为[具体数值]%,针片状含量不超过[规定数值]%。
4、水
- 采用[水源类型,如饮用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标准要求。
5、外加剂
- 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外加剂品种,如减水剂],减水率为[具体数值]%,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1、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 201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fcu,0≥fcu,k+1.645σ
- fcu,0为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对于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fcu,k = 30MPa;σ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本工程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取σ = 5MPa。
- 则fcu,0 = 30+1.645×5 = 38.225MPa。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水胶比的计算
1、根据水泥强度和混凝土配制强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水胶比:
- w/b = αa×fce/(fcu,0+αa×αb×fce)
- w/b为水胶比;αa、αb为回归系数,本工程采用碎石和普通硅酸盐水泥,αa = 0.53,αb = 0.20;fce为水泥28天实测抗压强度(MPa),取42.5MPa。
- 代入数值计算得:w/b = 0.53×42.5/(38.225 + 0.53×0.20×42.5)=0.56。
用水量的确定
1、根据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以及外加剂的使用情况确定用水量。
- 本工程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具体坍落度值,如180±20mm],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5mm,未掺加特殊外加剂(除减水剂外)时,初步确定用水量mw0 = 195kg/m³。
- 由于使用了减水剂,减水率为[具体数值]%,则实际用水量mw = mw0×(1 - β)=195×(1 - [减水率数值]) = [计算后的用水量数值]kg/m³。
水泥用量的计算
1、根据水胶比和用水量计算水泥用量:
- mc = mw/(w/b)=[计算后的用水量数值]/0.56 = [计算后的水泥用量数值]kg/m³。
砂率的确定
1、根据粗骨料的粒径、砂的细度模数以及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确定砂率。
- 通过试验和经验,本工程砂率βs初步确定为[具体数值]%。
粗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1、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设混凝土的假定表观密度为ρcp = 2400kg/m³。
- 则有:mc+mw+ms+mg = ρcp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ms为砂的用量,mg为粗骨料的用量。
- 又因为βs = ms/(ms + mg)
- 联立上述方程,可解得:
- ms=(ρcp - mc - mw)×βs/(1 - βs)=[计算后的砂用量数值]kg/m³
- mg=(ρcp - mc - mw - ms)=[计算后的粗骨料用量数值]kg/m³
配合比的试配与调整
1、根据计算得出的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配,制作混凝土试件,测试其坍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
- 如果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可适当调整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如果强度不符合要求,可调整水胶比、水泥用量等。
- 经过多次试配和调整,最终确定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粗骨料:水:外加剂=[具体比例数值]。
1、通过以上计算、试配和调整过程,确定了本工程[具体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同时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