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经典例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案

欧气 3 0

本文目录导读:

  1. 教学目标
  2.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和方法,包括数据的分类、排序等操作。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经典例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掌握初步的数据处理方法,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能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意义。

2、教学难点

(1)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2)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某超市一周的销售额数据等,提问学生:如果要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二)数据整理(15分钟)

1、讲解数据整理的概念

数据整理就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2、举例说明数据整理的方法

(1)以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为例,首先进行分类,可以按照性别分类,将男生身高数据和女生身高数据分开。

(2)然后进行排序,对于男生身高数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3)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性别身高范围(cm)人数
150 - 1555
155 - 1608
160 - 16512
.........
145 - 1506
150 - 15510
155 - 1609
.........

(三)初步数据处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5分钟)

1、平均数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经典例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概念: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计算公式:对于数据\(x_1,x_2,\cdots,x_n\),平均数\(\bar{x}=\frac{x_1 + x_2+\cdots+x_n}{n}\)。

(3)举例:计算班级同学身高的平均数,假设有\(n\)个同学,身高分别为\(h_1,h_2,\cdots,h_n\),则平均身高\(\bar{h}=\frac{h_1 + h_2+\cdots+h_n}{n}\)。

2、中位数

(1)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举例:对于一组数据\(3,5,7,9,11\),数据个数为\(5\)(奇数),中位数就是\(7\);对于数据\(2,4,6,8\),数据个数为\(4\)(偶数),中位数为\(\frac{4 + 6}{2}=5\)。

3、众数

(1)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2)举例:在数据\(1,2,2,3,3,3,4\)中,众数是\(3\)。

(四)经典例题讲解(20分钟)

例1:某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尺码大小,对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表:

鞋号23.52424.52525.526
人数344711

(1)求这20名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统计量?为什么?

解:(1)

① 平均数:

\[

\begin{align*}

\bar{x}&=\frac{23.5\times3 + 24\times4+24.5\times4+25\times7+25.5\times1+26\times1}{20}\\

&=\frac{70.5+96+98+175+25.5+26}{20}\\

&=\frac{491}{20}=24.55

\end{align*}

\]

② 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3.5,23.5,23.5,24,24,24,24,24.5,24.5,24.5,24.5,25,25,25,25,25,25,25.5,26\),数据个数为\(20\)(偶数),中间两个数是第\(10\)个和第\(11\)个数据,都是\(24.5\),所以中位数\(m = 24.5\)。

③ 众数:鞋号\(25\)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z = 25\)。

(2)鞋厂最感兴趣的是众数,因为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鞋厂了解到这个鞋号是大多数男生所穿的,生产这个鞋号的鞋子销售量可能会最大,有利于厂家合理安排生产。

例2: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经典例题,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1)求这15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额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解:(1)

① 平均数:

\[

\begin{align*}

\bar{x}&=\frac{1800+510+250\times3+210\times5+150\times3+120\times2}{15}\\

&=\frac{1800+510+750+1050+450+240}{15}\\

&=\frac{4800}{15}=320

\end{align*}

\]

② 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120,120,150,150,150,210,210,210,210,210,250,250,250,510,1800\),数据个数为\(15\)(奇数),中位数\(m = 210\)。

③ 众数:\(210\)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z = 210\)。

(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件这个销售额对于大部分营销人员来说要求过高,较合理的销售定额可以是210件,因为众数是210件,它代表了大部分营销人员的销售水平,以众数作为销售定额,大多数营销人员能够完成任务,有利于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如下:60分以下有2人,60 - 69分有5人,70 - 79分有10人,80 - 89分有12人,90 - 100分有6人,求这组成绩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数据整理的方法,包括分类、排序、制作统计表等。

2、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意义。

3、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课本上相关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一组数据,如家庭每月水电费支出等,进行数据整理并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根据结果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标签: #数据 #整理 #初步处理 #例题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