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资源利用率低的多元成因:从观念到机制的深度剖析》
一、观念层面的因素
1、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许多地区和企业,长期以来秉持着“资源无限”的传统观念,例如在工业发展初期,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观念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以矿产资源为例,一些小型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只注重开采高品位的矿石,而对于低品位矿石则弃之不顾,造成了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缺乏长远的资源规划意识。
- 对资源价值的认识片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时候,人们仅仅看到资源的直接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例如森林资源,只看重木材的经济收益,过度砍伐森林,却没有考虑到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念使得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未能得到全面的权衡,从而降低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消费观念的误导
- 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盛行,消费者追求过度包装的商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许多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其包装体积远远大于产品本身的体积,而且大量使用高档材料如金属、玻璃等进行多层包装,这些过度包装在商品被使用后往往被直接丢弃,造成了纸张、塑料、金属等资源的浪费。
- 一次性消费观念也对资源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等的广泛使用,使得资源在短时间内被消耗,并且难以回收利用,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每年我国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来生产一次性筷子,而这些筷子使用后大多被当作垃圾处理,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技术层面的因素
1、技术水平落后
- 在一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和制造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在农业方面,灌溉技术落后是一个典型例子,许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种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被蒸发、渗漏,据统计,大水漫灌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先进的滴灌、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 - 90%。
- 在制造业中,生产工艺的落后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钢铁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先进的冶炼技术,铁矿石的转化率就会较低,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渣等废弃物,一些小型钢铁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研发能力,无法采用先进的短流程炼钢技术,仍然采用传统的长流程炼钢,导致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脱节
- 科研机构研发出的许多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成果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企业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引进的动力,一些企业由于担心新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成本上升、生产流程不稳定等风险,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某新型的节能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取得成功,但建筑企业由于担心这种新材料的性能在实际建筑中的稳定性以及市场接受程度,不愿意采用。
- 技术转化的中间环节存在问题,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生产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缺乏资金支持、中试平台不完善等都阻碍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一些高校研发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由于缺乏中试基地,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和改进,难以实现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的跨越,从而无法提高资源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率。
三、机制层面的因素
1、资源定价机制不合理
- 目前,我国的资源定价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以水资源为例,水价相对较低,不能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使得企业和居民缺乏节约用水的动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浪费水资源,在能源领域,如煤炭价格,没有完全包含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修复成本、资源耗竭成本等,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导致资源在市场上被过度消费,资源利用率难以提高。
2、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 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和分割的问题,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涉及到国土、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一些地区,国土部门负责土地的规划和审批,农业部门负责耕地的保护和利用,林业部门负责林地的管理,当涉及到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时,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和推诿现象,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 缺乏有效的资源监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企业违规开采、浪费资源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例如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一些非法小矿窑在没有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进行开采,并且采用掠夺式开采方法,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而相关监管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些违法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社会结构层面的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偏重,以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例如在一些资源富集地区,主要产业为煤炭开采、钢铁冶炼等,这种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往往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资源,并且由于技术和产业特性,资源的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具有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特点,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政策引导、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这些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影响了整个地区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区域发展不平衡
- 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在地区间的不合理流动和利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先进,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却从欠发达地区大量获取资源,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向发达地区输出资源,并且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资源利用率较低,西部一些资源丰富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大量的煤炭、矿产等资源,而在本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东部地区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虽然效率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浪费。
要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从观念更新、技术进步、机制完善和社会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