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功能:从分配到保护的全方位探究》
一、引言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对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内存)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多个进程能够高效、安全地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存储管理功能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内存空间的分配到存储数据的保护,从内存的扩充到地址的转换等,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且不可或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内存空间的分配
1、连续分配方式
- 单一连续分配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它将内存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大部分,这种方式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这种模式下,整个用户区被一个用户程序独占,内存利用率较低,但管理简单。
- 固定分区分配则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装入一个作业,分区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存在内部碎片问题,即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
-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作业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划分内存空间,它有效地减少了内部碎片,但由于分区的动态调整,会产生外部碎片,即内存中无法利用的小空闲区,为了解决外部碎片问题,可以采用紧凑技术,即将内存中的作业移动,使所有空闲区合并成一个大的空闲区。
2、非连续分配方式
- 分页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和作业空间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作业的各个页面可以离散地存放在内存的不同页面帧中,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外部碎片问题,但可能会产生内部碎片,因为最后一个页面可能未被填满。
- 分段存储管理则是按照作业的逻辑段(如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等)来划分内存,每个段的长度是可变的,段与段之间是离散存储的,这种方式有利于程序和数据的共享与保护,但也存在段表占用内存空间以及段的动态增长可能带来的管理复杂性等问题。
- 段页式存储管理结合了分段和分页的优点,它先将作业按逻辑段划分,然后再将每个段划分为页面,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程序的逻辑结构和内存的有效利用。
三、内存的保护
1、界限寄存器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设置一对界限寄存器,分别用于存放该进程在内存中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当进程访问内存时,硬件会检查访问地址是否在这两个界限之间,如果超出界限,则产生越界中断,防止一个进程非法访问其他进程的内存空间或者操作系统的内核空间。
2、存储保护键保护
- 内存中的每个页面或段可以设置一个保护键,每个进程也被赋予一个保护键,当进程访问内存时,只有当进程的保护键与内存单元的保护键相匹配时,访问才被允许,这种方式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内存区域(如只读区、读写区等)进行有效的区分保护。
四、内存的扩充
1、覆盖技术
- 覆盖技术是一种早期的内存扩充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程序的不同模块在不同时间占用同一块内存空间,一个程序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某个时刻只有部分模块处于活跃状态,其他模块可以被覆盖掉,当需要调用被覆盖的模块时再重新调入内存。
2、交换技术
- 交换技术是将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整个从内存交换到外存(磁盘)的交换区,当该进程再次被调度运行时,再从交换区换入内存,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使得多个进程能够在内存和外存之间动态地切换,从而实现内存的虚拟扩充。
3、虚拟存储技术
- 虚拟存储技术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内存扩充技术,它基于局部性原理,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通过在内存和外存之间建立映射关系,让进程可以运行在一个比实际物理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当进程访问到不在内存中的页面或段时,会触发缺页中断或缺段中断,然后操作系统将所需的页面或段从外存调入内存。
五、地址转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是进程中的地址,是相对于进程的起始地址而言的,而物理地址是内存中的实际地址,在存储管理中,需要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才能正确地访问内存。
2、地址转换方式
-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通过页表实现地址转换,逻辑地址被分为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两部分,根据页号在页表中查找对应的页帧号,然后将页帧号与页内偏移量组合得到物理地址。
- 在分段存储管理中,利用段表进行地址转换,逻辑地址中的段号用于在段表中查找该段的基地址,然后加上段内偏移量得到物理地址。
-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则需要先通过段表找到段对应的页表,再通过页表进行地址转换。
六、结论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巧的体系,内存空间的分配方式决定了内存的利用效率和多进程运行的可行性;内存保护确保了各个进程之间以及进程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内存扩充技术使得有限的物理内存能够满足更多进程的需求;地址转换则是连接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的桥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内存需求、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标签: #存储分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