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中心与数据治理:内涵、区别与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中心和数据治理作为与数据管理密切相关的概念,在企业的数据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中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管理架构,也与数据治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构建数据架构,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中心的内涵
(一)定义与功能
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放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组件(如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等)的物理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运行环境,确保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如ERP、CRM等)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都存储在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上,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负责运行相关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网络设备则保障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安全传输。
(二)建设要点
1、硬件设施规划
- 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在规划时,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量来确定服务器的性能和数量,对于一家大型电商企业,每天处理海量的订单数据,就需要高性能、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存储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存储容量、读写速度和数据安全性,如采用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来保障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网络设备则要确保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如采用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等。
2、机房环境建设
- 良好的机房环境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基础,机房需要具备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控制,温度要控制在18 - 27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40% - 60%,要防止灰尘、静电等对设备的损害,还需要配备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如不间断电源(UPS),以应对电力故障。
数据治理的内涵
(一)定义与目标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其目标是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合规性等,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通过数据治理,可以规范企业数据的定义、格式和标准,避免数据的歧义,提高数据在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共享性。
(二)主要内容
1、数据质量管理
- 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在企业的销售数据中,如果存在客户地址不完整或者销售金额计算错误等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数据治理通过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采取数据清洗、纠正等措施来提高数据质量。
2、数据安全管理
- 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数据安全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数据治理要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通过制定数据访问权限策略,对不同用户和角色进行权限分配,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和篡改,企业的财务数据只能被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在授权的情况下访问。
3、元数据管理
-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管理包括对元数据的采集、存储、维护和使用,通过元数据管理,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数据仓库中每个数据元素的定义、来源和用途,便于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数据中心与数据治理的区别
(一)关注重点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主要关注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处理环境,它侧重于硬件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确保数据能够在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被存储和处理,数据中心的运维人员主要关注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存储设备的容量使用情况等物理层面的问题。
2、数据治理
- 数据治理关注的是数据本身的质量、安全、合规等属性,它从数据的逻辑层面出发,规范数据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提高数据的价值,数据治理团队关注的是企业数据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数据质量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决策需求等。
(二)管理对象不同
1、数据中心
- 管理对象主要是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和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它通过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管理来保障数据的正常存储和处理。
2、数据治理
- 管理对象是数据资产本身,包括企业的业务数据(如客户数据、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等)以及与数据相关的流程、人员等,数据治理要规范业务人员录入数据的流程,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三)职能部门不同
1、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的职能部门主要是信息技术部门中的运维团队,他们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日常运行维护,如服务器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等工作。
2、数据治理
- 数据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业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合规部门等,业务部门负责提供数据需求和数据的业务逻辑解释,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实现,合规部门负责确保数据治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数据中心与数据治理的联系
(一)数据治理为数据中心提供指导
1、数据标准与数据中心架构
- 数据治理所制定的数据标准(如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如果企业在数据治理中规定了统一的客户数据格式,那么数据中心在构建客户数据存储结构时就需要遵循这一标准,以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2、数据安全策略与数据中心防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治理中的数据安全策略为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提供了依据,数据中心根据数据治理确定的数据安全级别,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策略、数据加密等。
(二)数据中心为数据治理提供基础
1、数据存储与数据治理活动
- 数据中心为数据治理提供了数据存储的物理环境,数据治理活动(如数据质量检查、元数据管理等)需要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数据中心的存储功能,数据治理就无法获取数据进行管理。
2、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治理效率
- 数据中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数据治理的效率,数据中心的高性能服务器可以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数据治理中的数据质量评估、数据清洗等工作提供支持。
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的关系
(一)数据中台的内涵
1、定义与架构
- 数据中台是一种数据管理架构,它将企业内分散的、重复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数据中台的架构一般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计算层、数据服务层等,通过数据中台的采集层,可以从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如销售系统、客服系统等)采集数据,然后存储在数据存储层(如数据仓库、数据湖等),经过数据计算层的处理(如数据清洗、聚合等),最后通过数据服务层为企业的前端应用(如营销系统、报表系统等)提供数据服务。
(二)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的相互促进
1、数据治理保障数据中台的数据质量
- 数据中台的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如果没有数据治理,数据中台中的数据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数据不一致、不准确等),数据治理通过建立数据质量标准、数据清洗等手段,确保进入数据中台的数据是高质量的,从而提高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质量。
2、数据中台推动数据治理的落地实施
- 数据中台为数据治理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平台,在数据中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循数据治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数据中台的元数据管理需要与数据治理中的元数据管理相协调,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可以将数据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广和应用。
数据中心、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在企业的数据管理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中心为数据提供物理存储和处理环境,数据治理从逻辑层面保障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合规等属性,数据中台则是一种整合数据、提供数据服务的架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在构建数据战略时,应该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协同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构建等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挖掘数据的最大价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