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仓库主体划分:依据与构建策略》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仓库作为企业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合理的主体划分至关重要,有效的数据仓库主体划分能够提高数据的组织性、可管理性和查询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决策制定、业务分析等活动。
数据仓库主体划分的依据
(一)业务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核心业务流程
- 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核心业务流程,如制造业的生产流程、零售业的销售与库存管理流程等,对于以生产为主的企业,数据仓库主体可划分为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控制等子主体,以原材料采购为例,这个子主体中会包含供应商信息、采购订单、原材料价格等数据,这些数据在采购部门进行供应商评估、成本控制等决策时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计划子主体则涵盖生产订单、产能规划、排产计划等数据,为生产部门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供依据。
- 在零售业中,销售子主体是关键,它包含销售交易数据(如销售时间、销售地点、销售商品、销售金额等)、促销活动数据(促销方式、促销时间段等),库存管理子主体则包含商品库存数量、库存位置、库存周转率等数据,通过这样基于业务流程的划分,各个部门能够方便地获取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2、支持业务功能
- 除了核心业务流程,企业还有一些支持性的业务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在数据仓库中,人力资源子主体可以划分为员工基本信息、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模块,员工基本信息模块包含员工姓名、年龄、学历、入职时间等数据,绩效考核模块存储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等数据,财务管理子主体可分为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部分,会计核算部分包含财务凭证、总账、明细账等数据,预算管理部分则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等数据,这种划分有助于不同职能部门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二)数据来源
1、内部数据源
- 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是数据仓库数据的重要来源,企业的ERP系统包含了企业资源计划相关的数据,如物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多方面的数据,可以根据ERP系统中的不同模块将数据仓库划分为相应的主体部分,如从物料管理模块提取的数据可构建物料数据主体,包括物料编码、物料名称、物料规格、库存数量等数据。
- 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客户相关的数据,基于CRM系统的数据,可以划分出客户数据主体,其中涵盖客户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客户购买历史、客户投诉与反馈等数据,通过这种基于内部数据源的划分,能够清晰地追溯数据的来源,便于数据的维护和更新。
2、外部数据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随着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日益频繁,外部数据源在数据仓库中的比重也在增加,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行业报告数据、政府部门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等,如果企业是一家进出口企业,海关数据就是重要的外部数据源,可以将海关数据单独划分为一个数据主体,其中包含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关税等数据,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外部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数据是重要的外部数据源,可将其构建为信用数据主体,包含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评分、信用历史等数据,这样的划分有助于企业将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对比分析。
(三)数据主题
1、实体主题
- 以客户、产品、供应商等实体为主题进行数据仓库主体划分是常见的做法,客户主题数据主体包含了与客户相关的全方位数据,从客户的基本信息到客户与企业的交互历史,产品主题数据主体则包括产品的基本属性(如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功能等)、产品的生产信息(如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产品的销售信息(如销售渠道、销售价格等),供应商主题数据主体涵盖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如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联系方式等)、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如供货量、供货周期等)、供应商的质量情况(如产品合格率等),这种基于实体主题的划分有助于企业对各个实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事件主题
- 事件主题如订单事件、促销事件等也可作为数据仓库主体划分的依据,订单事件数据主体包含订单的创建、订单的处理、订单的交付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如订单编号、订单创建时间、订单金额、订单状态等,促销事件数据主体包含促销活动的策划、促销活动的执行、促销活动的效果评估等数据,如促销活动名称、促销活动开始时间、促销活动参与人数、促销活动带来的销售额增长等,通过对事件主题的划分,企业能够深入分析特定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数据仓库主体划分的意义
(一)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1、数据维护
- 当数据仓库按照合理的主体进行划分后,数据的维护变得更加容易,在按照业务功能划分的数据仓库中,如果财务数据主体中的会计核算部分的数据出现问题,数据管理员可以快速定位到这个特定的主体部分,进行数据的修正和更新,而不会像未划分主体的情况那样,需要在整个庞大的数据仓库中查找问题数据,对于基于数据来源划分的数据仓库,如果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数据需要更新,数据管理员可以直接在对应的外部数据源数据主体中进行操作,减少对其他内部数据主体的干扰。
2、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不同的数据仓库主体可以设置不同的安全级别,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主体,如生产工艺数据主体,可能包含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需要设置较高的安全级别,限制访问权限,只允许特定的人员进行访问和操作,而一些公开的市场数据主体则可以设置相对较低的安全级别,允许更多的人员查看和分析,这样的划分有助于企业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
(二)提升数据分析效果
1、针对性分析
- 各个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特定的数据仓库主体中进行数据分析,市场营销部门主要关注客户数据主体和促销事件数据主体,他们可以在客户数据主体中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在促销事件数据主体中评估促销活动的效果,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生产部门则主要关注生产相关的数据主体,如生产计划数据主体和原材料采购数据主体,通过分析这些主体中的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数据整合与关联分析
- 虽然数据仓库主体进行了划分,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主体之间的数据整合和关联分析,在分析销售业绩时,可以将销售数据主体与客户数据主体、产品数据主体进行关联,通过关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客户群体对不同产品的购买偏好,以及产品销售与客户特征之间的关系,这种跨主体的关联分析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业务洞察。
数据仓库主体的划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业务功能、数据来源和数据主题等多方面的依据,构建合理的数据仓库主体结构,通过有效的主体划分,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还能提升数据分析的效果,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数据量的持续增长,数据仓库主体划分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管理要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