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深入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的核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面向主题
数据仓库是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数据的,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注业务的日常处理,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事务操作,数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业务系统中,而数据仓库则是从企业的整体视角出发,将与某个主题相关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在销售主题下,会涵盖销售订单、客户信息、产品销售情况、销售人员业绩等多方面的数据,这种面向主题的组织方式有助于企业从宏观上对特定领域进行分析和决策。
从数据的存储结构来看,面向主题意味着数据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存储,以零售企业为例,对于“顾客购买行为”这一主题,相关数据可能包括顾客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购买的商品种类、购买时间、购买频率等,这些数据不再是孤立地存在于不同的业务系统中,而是以一种逻辑上相关的方式整合起来,这使得分析人员能够方便地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如分析不同年龄段顾客的购买偏好、不同地区顾客的购买高峰时段等,从而为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二、集成性
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数据源的多样性,企业内部存在多个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和语义定义,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抽取、转换并加载到一个统一的存储环境中。
在抽取数据的过程中,要解决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不同系统中对于客户性别的表示可能不同,有的系统用“M”和“F”表示,有的系统用“男”和“女”表示,数据仓库在集成时需要将这些数据统一转换为一种标准格式,还需要处理数据的重复问题,不同系统可能存储了相同客户的部分信息,数据仓库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数据的转换角度来看,可能涉及到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的汇总、数据的派生等操作,将日期格式从“yyyy - mm - dd”转换为“mm/dd/yyyy”,将各个销售地区的日销售额汇总为月销售额,根据销售额和成本计算出利润率等,这种集成性使得企业能够基于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进行分析和决策,避免了由于数据分散和不一致带来的决策风险。
三、非易失性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具有非易失性,这意味着数据一旦进入数据仓库,就不会被轻易修改或删除,与操作型数据库需要频繁地进行数据更新(如插入新订单、修改库存数量等)不同,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对数据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如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更新的,这种更新主要是通过数据的追加操作来实现的,每天将新产生的销售数据追加到数据仓库中的销售主题表中,即使发现数据存在错误,也不会直接在数据仓库中进行修改,而是通过在源系统中修正错误数据,然后重新抽取和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非易失性的数据特点为企业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分析人员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企业可以利用多年的销售数据来分析市场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或者分析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销售业绩变化情况,如果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频繁被修改,那么这些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将失去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时变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它能够记录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对于企业分析业务的发展趋势、监测业务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
从数据的存储结构来看,数据仓库通常会包含时间维度,在销售数据仓库中,会有销售日期这一维度,通过这个维度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粒度(年、季、月、日等)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查看不同时间段内的销售额、销售量、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除了前面提到的定期追加新数据外,还可能涉及到对历史数据的重新计算和调整,当企业调整了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后,可能需要对历史销售数据中的利润数据进行重新计算,这种时变性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捕捉到业务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出战略调整。
数据仓库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业务发展情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多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销售趋势,从而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营销推广等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的面向主题、集成性、非易失性和时变性等主要特征,使其成为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通过构建数据仓库,企业能够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支持复杂的分析和决策任务,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