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线监测数据超标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各类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也给企业带来了合规风险,准确分析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的可能原因
(一)生产工艺与设备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工艺不稳定
- 在化工、制药等复杂生产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微小波动可能导致污染物产生量的大幅变化,在化工合成反应中,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参数如果偏离最佳值,可能会使反应不完全,产生更多的未反应原料或副产物,这些物质进入废气或废水中,从而导致在线监测数据超标。
- 某些间歇性生产工艺,如电镀行业中的镀槽更换镀液时,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好过渡阶段的废水排放,可能会出现重金属浓度瞬间超标的情况。
2、设备故障与老化
- 生产设备的故障可能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中的曝气设备如果出现故障,会导致好氧微生物无法正常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不完全,使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超标。
- 废气处理设备中的吸附剂饱和或催化剂失活也是常见的问题,在采用活性炭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系统中,活性炭长期使用后吸附能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就会造成VOCs排放超标,设备老化也会导致密封不严,使污染物泄漏,如管道连接处的密封垫片老化,可能导致废气泄漏到环境中,增加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
(二)在线监测系统自身因素
1、仪器故障与校准偏差
- 在线监测仪器本身可能出现故障,如传感器损坏、电路故障等,在水质监测中,用于测量氨氮的传感器如果受到水中杂质的污染或物理损伤,可能会给出错误的高值。
- 仪器的校准不准确是导致数据超标的一个潜在原因,如果校准使用的标准物质浓度不准确或者校准频率不符合要求,仪器测量的数据就会产生偏差,在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监测时,如果校准用的二氧化硫标准气体浓度存在误差,那么测量得到的实际排放浓度就可能超标。
2、采样与传输问题
- 采样环节如果存在问题,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采样探头位置不合理,在废气监测中,如果采样探头位于烟道的边缘或者气流不稳定的区域,采集到的样品可能不能代表烟道内污染物的真实平均浓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采样管路的堵塞或泄漏也会造成数据异常,在水质在线监测中,采样管路如果被水中的沉淀物或微生物膜堵塞,会使采样流量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高,而如果采样管路存在泄漏,会使样品被稀释或受到外界污染,从而使测量结果不准确,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也不容忽视,在数据传输线路附近如果存在强电磁干扰源,可能会改变传输的电信号,使接收端得到错误的数据。
(三)环境与外部因素
1、气象条件
-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有显著影响,在低气压、静风天气下,污染物不易扩散,会在局部地区积聚,导致在线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升高,逆温现象更是会加剧这种情况,使污染物被限制在近地面层,造成监测数据超标。
- 降水也可能影响监测数据,在雨水冲刷下,地面的污染物可能被带入水体,导致水质监测中的悬浮物、营养盐等指标升高,酸雨会改变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影响其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和迁移转化,进而影响在线监测结果。
2、外部污染物输入
- 对于企业周边存在多个污染源的情况,外部污染源的污染物输入可能导致本企业在线监测数据超标,一家位于工业园区的企业,其附近的另一家企业发生废气泄漏事故,泄漏的污染物随风飘移到该企业的监测点附近,可能使该企业的废气监测数据超标,在水体方面,如果企业的取水口位于受污染的河流段,即使企业自身的污水处理达标,也可能因为上游来水的污染而导致入水在线监测数据超标。
应对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的策略
(一)生产工艺与设备管理
1、优化生产工艺
-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体系,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在化工生产中,利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时监控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根据设定值进行自动调整,确保反应稳定进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设备维护与更新
- 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生产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对于易损部件,如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泵、阀门等,要提前储备备件,及时更换,关注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适时引进更高效的处理设备,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在线监测系统管理
1、仪器维护与校准
-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维护,清洁传感器、检查电路连接等,严格按照仪器的校准规范进行校准,使用合格的标准物质,并确保校准频率符合要求,建立校准记录档案,以便追溯校准历史和发现潜在问题。
2、采样与传输优化
- 合理设计采样系统,根据烟道或管道的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探头的最佳位置,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定期检查和清理采样管路,防止堵塞和泄漏,对于数据传输系统,采用屏蔽电缆、远离干扰源等措施来减少信号干扰,同时建立数据传输的校验机制,确保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三)环境与外部因素应对
1、气象条件监测与应对
- 企业应建立气象监测站或者获取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提前预测不利气象条件的发生,在低气压、静风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条件下,适当调整生产计划,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生产环节,或者加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强度。
2、外部污染源协调与防范
- 对于存在外部污染源输入风险的企业,应与周边企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享环境信息,当发现外部污染源可能影响自身监测数据时,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设置空气净化装置或者调整取水口位置等。
在线监测数据超标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通过对生产工艺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自身以及环境与外部因素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企业应高度重视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保部门也应加强对在线监测系统的监管,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