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合规性审查原则:构建合法、稳健运营的基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合规性审查原则的内涵
(一)合法性原则
1、法律法规遵循
- 合规性审查首先要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这涵盖了众多领域,例如在企业经营中,从公司的设立、运营到解散的全过程,在设立阶段,要遵守公司法关于注册资本、股东资格、公司章程制定等规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劳动用工必须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包括工资支付、工时制度、劳动保护等方面,以一家制造企业为例,如果它违反了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超标排放污染物,不仅会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被责令停产整顿,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行业规范依从
- 除了法律法规,各行业还有特定的规范和标准,以金融行业为例,银行要遵循巴塞尔协议等国际国内金融监管规范,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等方面达到要求,证券行业则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重大事项等信息,这些行业规范是保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准则,组织必须依从,以确保在行业内的合法合规运营。
(二)全面性原则
1、业务全覆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合规性审查应覆盖组织的所有业务领域,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辅助业务,无论是国内业务还是海外业务,都要纳入审查范围,一家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循业务所在国的相关规定,在产品研发方面,要确保研发过程符合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安全标准等规定;在市场营销环节,要遵守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防止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流程全贯穿
- 从业务流程的起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遗漏,以工程项目为例,从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就要审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审查施工安全规范、工程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到项目竣工验收时,要确保验收流程符合相关规定,包括验收主体的资格、验收标准的执行等。
(三)及时性原则
1、法规更新跟进
- 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之中,合规性审查必须及时跟进这些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修订,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其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政策以符合新的规定,就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像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后,许多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在欧洲的数据处理业务,以避免高额罚款。
2、问题即时处理
- 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合规性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在内部审计中发现某部门存在财务违规操作,如虚报费用等,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查、纠正,并根据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否则,小问题可能会积累成大问题,给组织带来更大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独立性原则
1、审查主体独立
- 负责合规性审查的部门或人员应具有独立性,在企业中,合规审查部门不应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合规审查时,应独立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等,以确保审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果审查主体缺乏独立性,可能会在审查过程中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左右,无法准确发现和报告合规性问题。
2、决策依据独立
- 合规性审查的决策依据应仅仅基于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组织内部的合规政策,而不是其他非合规性因素,在审查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合规时,不能因为该项目是由公司高层领导主推的就放松审查标准,而必须依据相关的投资法规、风险控制要求等进行独立判断。
合规性审查原则是组织在复杂的法律和商业环境中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遵循这些原则,组织能够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提升自身的信誉和竞争力,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壮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