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格性考试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分析》
运动学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v\)表示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间隔,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v = 20m/s\)行驶,经过\(t = 5s\)的时间,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位移\(\Delta x=v\times\Delta t = 20\times5 = 100m\)。
- 位移公式:\(x = vt\),这是在已知速度\(v\)和时间\(t\)的情况下计算位移\(x\)的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 - 时间公式:\(v = v_0+at\),(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_0 = 5m/s\),加速度\(a = 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 = 3s\)后,末速度\(v = v_0+at=5 + 2\times3=11m/s\)。
- 位移 - 时间公式:\(x=v_0t+\frac{1}{2}at^{2}\),如果一个物体初速度\(v_0 = 3m/s\),加速度\(a = 1m/s^{2}\),运动时间\(t = 4s\),则位移\(x = 3\times4+\frac{1}{2}\times1\times4^{2}=12 + 8=20m\)。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2ax\),当已知初速度\(v_0\)、末速度\(v\)和加速度\(a\)求位移\(x\)时,或者已知初速度\(v_0\)、位移\(x\)和加速度\(a\)求末速度\(v\)时,这个公式非常有用。
牛顿运动定律相关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一个质量为\(m = 2kg\)的物体受到合外力\(F = 10N\)的作用,根据公式可得加速度\(a=\frac{F}{m}=\frac{10}{2}=5m/s^{2}\)。
2、牛顿第三定律
- \(F_{1}=-F_{2}\),表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一个物体对桌面施加压力\(F_{1}\)时,桌面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F_{2}\)。
机械能相关公式
1、动能公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_{k}=\frac{1}{2}mv^{2}\),动能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有关,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速度为\(4m/s\),其动能\(E_{k}=\frac{1}{2}\times3\times4^{2}=24J\)。
2、重力势能公式
- \(E_{p}=mgh\),(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 = 9.8m/s^{2}\)),\(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位于高度\(h = 2m\)处,其重力势能\(E_{p}=5\times9.8\times2 = 98J\)。
3、机械能守恒定律
-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_{1}=E_{2}\),\(E_{1}\)表示初状态的机械能(\(E_{1}=E_{k1}+E_{p1}\)),\(E_{2}\)表示末状态的机械能(\(E_{2}=E_{k2}+E_{p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电场相关公式
1、电场强度公式
- \(E=\frac{F}{q}\),(E\)表示电场强度,\(F\)是电荷\(q\)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一个电荷量为\(q = 2\times10^{-6}C\)的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F = 4\times10^{-3}N\),则电场强度\(E=\frac{F}{q}=\frac{4\times10^{-3}}{2\times10^{-6}} = 2000N/C\)。
- 对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E = k\frac{Q}{r^{2}}\),(k=\frac{1}{4\pi\varepsilon_{0}}\)(\(\varepsilon_{0}\)为真空介电常数,\(k = 9.0\times10^{9}N\cdot m^{2}/C^{2}\)),\(Q\)是点电荷的电荷量,\(r\)是研究点到点电荷的距离。
2、电势差公式
- \(U=\frac{W}{q}\),(U\)是电势差,\(W\)是电场力做的功,\(q\)是电荷量,电场力对电荷量为\(q = 3\times10^{-6}C\)的电荷做功\(W = 6\times10^{-3}J\),则电势差\(U=\frac{W}{q}=\frac{6\times10^{-3}}{3\times10^{-6}} = 2000V\)。
磁场相关公式
1、洛伦兹力公式
- \(F = qvB\sin\theta\),(F\)是洛伦兹力,\(q\)是带电粒子的电荷量,\(v\)是粒子的速度,\(B\)是磁场强度,\(\theta\)是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90^{\circ}\)时,\(F = qvB\),一个电荷量为\(q = 1\times10^{-6}C\)的粒子,以速度\(v = 2\times10^{3}m/s\)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B = 0.5T\)的磁场中,洛伦兹力\(F = 1\times10^{-6}\times2\times10^{3}\times0.5 = 1\times10^{-3}N\)。
2、安培力公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F = BIL\sin\theta\),(F\)是安培力,\(B\)是磁场强度,\(I\)是电流强度,\(L\)是导线长度,\(\theta\)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90^{\circ}\)时,\(F = BIL\),一根长\(L = 0.5m\)的导线,通过电流\(I = 2A\),垂直放置在磁感应强度\(B = 0.4T\)的磁场中,安培力\(F = 0.4\times2\times0.5 = 0.4N\)。
电磁感应相关公式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E = n\frac{\Delta\Phi}{\Delta t}\),(E\)是感应电动势,\(n\)是线圈匝数,\(\Delta\Phi\)是磁通量的变化量,\(\Delta t\)是时间间隔,一个匝数为\(n = 100\)的线圈,在\(\Delta t = 0.1s\)内磁通量变化量\(\Delta\Phi = 0.2Wb\),则感应电动势\(E = 100\times\frac{0.2}{0.1}=200V\)。
2、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公式
- \(E = BLv\sin\theta\),(B\)是磁场强度,\(L\)是导体长度,\(v\)是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theta\)是导体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theta = 90^{\circ}\)时,\(E = BLv\),一根长\(L = 0.3m\)的导体,垂直切割磁感应强度\(B = 0.5T\)的磁场,速度\(v = 4m/s\),则感应电动势\(E = 0.5\times0.3\times4 = 0.6V\)。
波动相关公式
1、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 \(v=\lambda f\),(v\)是波速,\(\lambda\)是波长,\(f\)是频率,一列波的频率\(f = 50Hz\),波长\(\lambda = 2m\),则波速\(v=\lambda f = 2\times50 = 100m/s\)。
光学相关公式
1、折射率公式
- \(n=\frac{\sin i}{\sin r}\),(n\)是介质的折射率,\(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光从空气(近似认为\(n_{1}=1\))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i = 60^{\circ}\),折射角\(r = 30^{\circ}\),则该介质的折射率\(n=\frac{\sin60^{\circ}}{\sin30^{\circ}}=\sqrt{3}\)。
2、透镜成像公式
- \(\frac{1}{u}+\frac{1}{v}=\frac{1}{f}\),(u\)是物距,\(v\)是像距,\(f\)是透镜的焦距,对于凸透镜,当\(u>2f\)时,\(f < 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 = 2f\)时,\(v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 = f\)时,不成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对于凹透镜,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在合格性考试的物理学习中,这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要熟练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理解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物理情境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例如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等,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些公式,才能在合格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