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审计风险评估阶段的顺序:基于审计风险水平下重大错报的评估流程》
在安全审计的风险评估阶段,在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对重大错报的评估有着特定的顺序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这是风险评估的首要步骤,审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包括其是属于何种类型的企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金融机构等),因为不同性质的企业面临的风险特征不同,制造业可能面临更多的生产安全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等;金融机构则更关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经营目标的设定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信息披露,如果企业的目标是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营销策略,这就可能带来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的准确性,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重大错报风险,完善的采购审批流程内部控制,可以防止采购环节的舞弊和错误,确保采购成本的准确性记录在财务报表中,如果内部控制薄弱,如职责未分离,同一人既负责采购又负责验收,就大大增加了采购环节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
二、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从宏观层面考虑可能影响整个财务报表的因素,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整体不景气,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疑虑,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整体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例如企业可能为了维持表面的繁荣而虚增收入或低估负债。
-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也可能带来财务报表层次的风险,新的管理层可能会调整会计政策,或者由于对企业情况不够熟悉而导致财务决策失误,这些都可能反映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上。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对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进行分析,以销售收入为例,存在着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和分类等认定,如果企业存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情况,就违背了收入的截止认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比如企业为了达到季度销售目标,将下一季度初的销售提前到本季度末确认。
- 在存货的认定方面,如果企业没有采用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在物价波动较大时仍采用简单平均法,而不是更合适的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就会影响存货余额的准确性认定,可能导致存货项目存在重大错报。
三、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识别出众多的重大错报风险后,需要确定那些对审计工作影响更为重大、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这些风险通常与复杂的交易或事项有关,企业涉及重大的企业合并或重组,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资产评估、商誉的确认等复杂问题,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较高,需要审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审计。
关联方交易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关联方之间可能存在不公允的交易,以达到调节利润或转移资产的目的,如果企业存在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并且交易的定价和披露不透明,就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四、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要对整个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复核,复核过程中要确保风险评估的依据充分、合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能够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检查风险评估的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连贯性,例如识别的风险因素是否合理地转化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的特别考虑的风险是否与整体风险评估相匹配等,通过复核,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审计程序提供可靠的基础,以便在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前提下,有效地应对重大错报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