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网络安全制度》
总则
1、目的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平台集成了大量的政务、民生、基础设施等数据,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为保障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民、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特制定本网络安全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参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运营、维护以及使用的所有部门、单位和人员。
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1、设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
由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平台运营方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方针政策,协调解决重大网络安全问题,监督网络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2、明确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平台进行安全评估、监测和预警;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置等。
人员安全管理
1、人员招聘与背景审查
在招聘涉及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相关岗位人员时,应对其进行背景审查,包括是否有网络安全相关的违法犯罪记录等,确保入职人员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操守。
2、人员培训
(1) 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等方面。
(2) 针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入职网络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平台的网络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3、人员离职管理
离职人员应办理严格的离职手续,包括交还所使用的系统账号、设备等,并签署保密协议,承诺离职后不泄露平台的任何机密信息。
网络架构安全
1、网络分区
将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按照功能和安全需求划分为不同的网络区域,如核心业务区、办公区、互联网接入区等,并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非授权访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网络设备安全管理
(1) 对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进行定期的安全配置检查和漏洞扫描,确保设备配置符合安全要求。
(2) 网络设备的登录账号应设置强密码,并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防止账号被盗用。
3、网络通信安全
(1) 采用加密技术(如SSL/TLS等)对平台内部和外部的网络通信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2) 建立网络流量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异常的网络流量,如DDoS攻击等,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分类与分级
对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中的数据按照重要性、敏感性等进行分类分级,如政务机密数据、企业商业秘密数据、个人隐私数据等,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2、数据存储安全
(1) 数据存储应采用冗余备份技术,防止数据丢失。
(2) 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应放置在安全的机房环境中,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
3、数据访问控制
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授予相应的数据访问权限,严禁越权访问数据。
应用系统安全
1、应用系统开发安全
(1) 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遵循安全开发规范,进行代码安全审查,避免出现安全漏洞,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 应用系统应采用安全的开发框架和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应用系统运行安全
(1) 对应用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2) 应用系统应具备日志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审计和溯源。
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1、安全监测
(1) 建立网络安全监测体系,采用安全监测工具对平台的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2) 对监测到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
2、应急响应
(1) 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2) 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件的影响范围,恢复平台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由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2、所有参与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