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教程答案解析:原理、应用与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仓库的核心概念与构建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面向主题
- 在企业数据环境中,数据仓库将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组织,在销售领域,主题可能是“客户购买行为”,与该主题相关的数据,如客户信息、购买时间、购买产品等都会被整合在一起,这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面向事务处理,关注的是日常业务操作的高效执行。
- 以一家电商企业为例,操作型数据库可能侧重于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事务,而数据仓库中的“客户购买行为”主题,则会深入分析客户购买的模式,如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客户的购买偏好,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2、集成性
-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数据源,如企业内部的不同业务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以及外部数据源(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数据等),这些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需要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
- 销售系统中的日期格式可能是“yyyy - mm - dd”,而财务系统中的日期格式可能是“mm/dd/yyyy”,在集成到数据仓库时,需要将日期格式统一,并且对数据中的重复记录、错误数据进行处理,只有经过集成的数据,才能在数据仓库中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整体业务状况。
3、相对稳定性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决策,相比于操作型数据库的频繁更新,数据仓库的数据更新频率较低,一旦数据被加载到数据仓库,通常是批量更新,并且会保留历史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企业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将新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等批量更新到数据仓库,这样,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
二、数据挖掘的任务与技术
1、分类任务
- 分类是数据挖掘中一种常见的任务,旨在根据已有的数据特征将数据对象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在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中,根据客户的年龄、收入、信用记录等特征,将客户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
- 常用的分类技术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决策树通过构建一棵树状结构来进行分类决策,每个内部节点是一个属性上的测试,分支是测试输出,叶节点是类别或类别分布,支持向量机则是通过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划分不同类别的数据,在处理高维数据和小样本数据时有较好的表现。
2、聚类任务
- 聚类是将数据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市场细分中,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习惯等特征将消费者聚类为不同的群体。
- 常见的聚类算法有K - 均值聚类算法,K - 均值算法首先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簇中,再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不断迭代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3、关联规则挖掘
- 关联规则挖掘旨在发现数据集中不同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在零售行业中,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购买了商品A的顾客同时也购买了商品B”这样的关联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超市的销售数据中,可能会发现“购买尿布的顾客往往也会购买啤酒”这样有趣的关联规则,这可以帮助商家进行商品摆放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协同应用
1、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数据支持
- 数据仓库中集成、清洗和转换后的高质量数据为数据挖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数据挖掘算法需要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发现模式和知识。
- 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存储了各个门店的销售数据、顾客评价数据、食材采购数据等,数据挖掘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顾客满意度分析、菜品销售预测等挖掘工作。
2、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的优化提供方向
- 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的数据模式和知识可以反馈到数据仓库的设计和维护中,如果数据挖掘发现某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增长迅速且对决策非常重要,那么可以考虑在数据仓库中对该领域的数据进行更细致的存储和管理。
- 在电信企业中,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移动数据流量业务相关的数据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越来越重要,那么在数据仓库中,可以对移动数据流量业务相关的数据进行单独的维度建模,提高数据查询和分析的效率。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结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企业通过构建有效的数据仓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数据中的价值,提高竞争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