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一)预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吸痰前
- 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如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等,对于氧合较差的患者,可在吸痰前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一般可将氧流量提高1 - 2L/min,或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吸氧方式,如从鼻导管吸氧改为面罩吸氧等。
- 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减轻患者的焦虑,避免因紧张而增加氧耗。
2、吸痰中
- 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果痰液较多,可间断吸痰,先吸净部分痰液后,待患者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进行下一次吸痰。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其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减少气道阻塞程度。
- 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3、吸痰后
- 吸痰后继续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1 - 2分钟,待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或接近正常范围后,再将吸氧浓度调整至原来水平。
(二)处理
-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可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增加患者的通气量和氧供。
- 对于病情较重、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如增加潮气量、呼吸频率等,以改善氧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直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一)预防
1、吸痰管选择与操作
- 选择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管径合适的吸痰管,避免使用过硬、过粗的吸痰管,防止损伤气道黏膜。
- 在插入吸痰管时,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粗暴操作,插入深度要适宜,一般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吸痰时,插入深度以超出气管导管或套管前端1 - 2cm为宜,避免过深刺激气管隆嵴或损伤支气管黏膜。
2、吸痰压力控制
- 调节合适的吸痰负压,成人一般为300 - 400mmHg,儿童为250 - 300mmHg,避免负压过大,导致黏膜损伤。
3、口腔护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
(二)处理
- 若发现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轻度损伤时,可密切观察,一般黏膜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可适当增加患者的气道湿化,如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等,保持气道黏膜湿润,有利于黏膜修复。
- 对于损伤较严重,出现出血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如果是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如经气管导管或套管向出血部位注入少量冰盐水,起到收缩血管、止血的作用,若出血较多,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气管镜下止血或请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三、感染
(一)预防
1、严格无菌操作
- 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洗手、戴无菌手套,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 吸痰所用的设备,如吸引器连接管等要定期消毒更换,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要注意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和消毒,更换敷料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2、患者机体抵抗力维护
-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或营养支持治疗,如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3、环境管理
- 保持患者病房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控制病房内的人员流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二)处理
-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感染,如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痰液性状改变等情况,应及时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要加强患者的护理,如增加翻身、拍背的频率,促进痰液排出,减轻肺部感染症状,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要更加严格地进行切口护理,防止感染加重。
四、心律失常
(一)预防
1、患者评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吸痰前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史或潜在的心脏疾病,对于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吸痰时要更加谨慎操作。
2、操作过程控制
- 吸痰时要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进行吸痰操作,如患者血压过低、心率过快或过慢等情况。
- 控制吸痰负压和吸痰时间,防止因缺氧或过度刺激导致心律失常。
(二)处理
- 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早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
- 给予患者吸氧,改善心肌氧供,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多卡因等,同时要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直到心律失常得到纠正。
五、支气管痉挛
(一)预防
1、患者评估与准备
- 了解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在吸痰前要更加谨慎,可提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物质过敏史,如对吸痰管材质过敏等情况。
- 吸痰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气道湿化,可减少痰液黏稠度,降低吸痰时对气道的刺激。
2、操作规范
- 吸痰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气道,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不要强行吸引,可先进行气道湿化后再吸痰。
(二)处理
- 当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时,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
- 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等,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必要时可请呼吸内科医生会诊处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