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社区护理现场急救:概念、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社区护理现场急救的概念
社区护理现场急救是指在社区环境中,针对突发的、危及生命或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的紧急情况,由社区护理人员或经过急救培训的社区成员,利用现场有限的资源和简易的急救设备、技术,对伤病员立即进行的临时性、初步的紧急救治处理,其目的在于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稳定病情,为后续的专业医疗救治争取时间、创造有利条件。
二、社区护理现场急救的内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现场性
1、社区作为事发地点,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家庭、街道、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在家庭中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社区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在公园中有人中暑或者意外受伤,也需要在现场即刻开展救援。
2、与医院急救不同,现场急救缺乏医院完备的医疗设施和众多专业人员的支持,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依靠随身携带的简易急救包(如包含基本的止血带、消毒棉球、绷带等)以及现场可利用的物品(如桌椅可用于临时固定骨折部位)进行急救。
(二)紧急性
1、时间紧迫是社区护理现场急救的显著特点,许多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出血等,在发病或受伤后的最初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在4 - 6分钟内得不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2、社区护理人员需要快速判断病情或伤情的严重程度,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不能有丝毫的拖延,这种紧急性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熟练的急救操作技能。
(三)急救技术的综合性
1、社区护理现场急救涵盖了多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CPR),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是应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则是处理创伤患者的基本技能。
2、还需要掌握常见突发疾病的初步处理方法,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紧急处理(让患者安静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对癫痫发作患者的安全防护(防止患者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社区参与性
1、社区居民是现场急救的重要参与者,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伤病员进行急救,还要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与培训,通过举办社区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演练等活动,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大规模灾害(地震、火灾等)发生时,经过培训的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护理人员到达之前开展初步的急救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伤病员的生存率。
三、社区护理现场急救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伤病员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1、对于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患者,现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在专业医疗救援到来之前稳定病情,正确的止血包扎可以防止患者因大量失血而休克;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后续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早期的急救干预有助于减少伤病员的并发症和伤残率,提高康复质量,如对骨折患者的正确固定和搬运,可以避免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的进一步损伤。
(二)弥补专业医疗救援的时间差
1、在社区中,从拨打急救电话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社区护理现场急救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发挥关键作用,在交通拥堵的城市地区,专业急救车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偏远的社区,社区护理人员的现场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它是整个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医疗救援形成无缝对接,确保伤病员得到连续、有效的救治。
(三)增强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当社区面临突发事件(如传染病爆发、自然灾害等)时,社区护理现场急救能够迅速启动,对伤病员进行分类救治和初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或灾害伤亡的进一步扩大。
2、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应急能力,形成社区层面的应急救援网络,使社区在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时更具韧性和应对能力。
(四)促进社区健康和社会和谐
1、社区护理现场急救的开展体现了社区对居民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及时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也有助于减少因疾病和伤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