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线监测数据超标原因的深度剖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环境管理和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在线监测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设备故障方面
1、传感器问题
- 传感器是在线监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长时间使用后,传感器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用于检测二氧化硫的电化学传感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电极材料可能会发生腐蚀或者表面吸附杂质,导致其对二氧化硫的响应灵敏度降低,可能会错误地给出超标数据。
- 传感器还可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故障,在工业废水在线监测中,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或者油脂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附着在用于检测化学需氧量(COD)的传感器表面,阻碍传感器与水样的正常接触,使得测量结果偏高,出现超标假象。
2、校准与维护不足
- 在线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校准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如果校准周期过长或者校准操作不规范,设备就容易出现数据偏差,以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监测为例,校准气体的浓度不准确或者校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控制环境温度、压力等条件,就可能使设备测量的氮氧化物浓度偏离真实值,导致超标数据的产生。
- 设备的日常维护也至关重要,缺乏定期的清洁、部件更换等维护工作,会使设备内部积累灰尘、污垢等,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在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中,若灰尘在采样管内堆积,会减小采样气体的流量,使气体在监测设备内的停留时间和反应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可能造成污染物浓度数据超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采样环节的影响
1、采样位置不合理
-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位置的选择对数据的代表性有着关键影响,例如在对工厂废气排放进行监测时,如果采样点位于烟囱的涡流区或者靠近废气排放口的死区,采集到的废气样本不能准确反映整体废气的排放情况,在涡流区,废气的流动不稳定,可能会使污染物局部浓度偏高,导致监测数据超标,而实际上整个废气排放的平均浓度可能是达标的。
- 对于水体采样,如果采样点靠近污染源的排放口,且未考虑水体的混合扩散情况,采集到的水样可能会呈现出污染物浓度过高的情况,比如在河流监测中,污水排放口附近的水样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会因为刚刚排放而处于较高水平,但在下游经过稀释和自净作用后,污染物浓度会降低。
2、采样设备与方法缺陷
- 采样设备的精度和适用性也会影响监测数据,在土壤采样中,如果采样钻具的设计不合理,不能准确采集到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可能会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监测,如果采样设备不能有效防止挥发性有机物的逸散,就会使测量到的污染物浓度偏低,而在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或者在线监测设备检测时,由于没有考虑到这一损失,就可能出现数据超标情况。
- 采样方法不规范同样会带来问题,在大气颗粒物采样中,如果采样流量设置不当,过高或过低的流量都会影响颗粒物的采集效率,流量过高可能会使大颗粒物质破碎,增加小颗粒物质的采集量,从而使测量到的颗粒物浓度偏高;流量过低则可能导致采集的颗粒物不足,在计算浓度时也可能因为样本量少而产生偏差,出现超标数据。
环境与工艺因素
1、环境因素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在线监测数据产生影响,在空气质量监测中,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都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在逆温天气条件下,大气垂直对流减弱,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导致监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可能出现超标情况。
- 对于水体监测,季节性的降水和河流流量变化也会影响水质,在枯水期,河流流量减小,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浓度相对升高,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在线监测,就更容易出现数据超标现象。
2、生产工艺波动
-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波动是导致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的常见原因,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反应温度、压力、原料配比等工艺参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化学反应不完全,产生更多的未反应原料和副产物,这些物质进入废气或废水中,就会使在线监测到的污染物浓度超标。
- 设备的启停操作也会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当大型工业设备启动时,由于设备内部的初始状态不稳定,可能会产生短暂的污染物排放高峰,燃煤锅炉启动时,燃烧不完全,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使得在线监测数据在这一时间段内超标。
在线监测数据超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需要从设备维护、采样规范、环境和工艺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数据超标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