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减量化
(一)概念阐释
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这是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生成的关键举措,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以汽车制造为例,采用先进的轻量化设计技术,在保证汽车性能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这不仅减少了钢铁等原材料的消耗,而且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重量减轻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二)实施意义
1、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减量化有助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如果我们不注重减量化,按照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和消费模式,这些资源将迅速枯竭,我国的稀土资源,在过去由于缺乏减量化意识,在开采和初级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随着对减量化重视程度的提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稀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提高,对这种战略性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环境改善
减量化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大量的废弃物需要占用土地进行堆放,许多废弃物还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生活垃圾如果不进行减量化处理,垃圾填埋场会迅速填满,而且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通过减少商品过度包装、倡导绿色消费等减量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改善环境质量。
(三)实现途径
1、技术创新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如在电子制造业,通过研发更精密的芯片制造技术,可以在更小的芯片面积上集成更多的功能,从而减少硅片等原材料的使用,还能降低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利用。
2、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减量化,对采用减量化生产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高能耗、高物耗的产业征收高额资源税等,这将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采取减量化措施,调整生产方式。
3、公众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量化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简约包装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现在很多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开始自带餐具,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这就是公众减量化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资源化
(一)概念解析
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它把废弃物视为一种潜在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废旧纸张可以回收再制成新的纸张;废旧塑料可以通过加工制成塑料制品或者燃料;废旧金属回收后可以重新冶炼成新的金属材料。
(二)重要价值
1、资源循环
资源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打破了传统的“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构建起“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短缺的压力,以水资源为例,通过污水回用技术,将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等用途,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经济发展
资源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不仅可以解决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还能生产出钴、锂等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又可以供应给电池制造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
(三)发展措施
1、技术研发
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需要研发相应的资源化技术,对于电子废弃物,其中含有多种贵金属和有害物质,需要开发高效、环保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实现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市场培育
建立健全资源化产品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化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政府可以通过优先采购资源化产品等方式,引导市场需求,在建筑工程中,鼓励使用再生建材,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为资源化产品创造市场空间。
3、产业链构建
构建完整的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从废弃物的收集、分类、运输到加工处理和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废旧纺织品的资源化利用中,要建立从居民捐赠、回收企业收集分类、加工企业生产再到销售企业推向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废旧纺织品的资源化利用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无害化
(一)内涵理解
无害化是指对已经产生的废物,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对医疗废物,由于其可能含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必须采用高温蒸煮、化学消毒等无害化处理方法,防止其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二)必要性
1、环境保护
许多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问题,通过无害化处理,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水体环境。
2、公众健康保障
无害化处理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像垃圾填埋场,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气体以及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防渗处理、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利用等措施,可以保障公众健康。
(三)实施手段
1、处理技术选择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对于有机废弃物,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堆肥、厌氧发酵等;对于危险废物,则需要采用更严格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焚烧、化学稳定化等,在处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时,通过化学稳定化技术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2、监管强化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和处理设施运行规范,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监测,环保部门要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对垃圾焚烧厂的二噁英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保障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减量化是基础,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资源化是目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无害化是保障,确保在整个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三者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现代社会的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