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常见存储管理方案的基本原理,存储管理方案有哪些

欧气 4 0

《存储管理方案全解析:原理、特点与应用》

一、单一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单一连续分配是一种早期的、简单的存储管理方案,在这种方案下,内存被划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区用于存放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用户区则是唯一的用户进程可使用的内存空间,当一个用户进程被装入内存时,它将占用整个用户区,这种分配方式下,内存的利用率较低,因为可能会存在大量的内部碎片,假设用户区大小为100KB,而装入的用户进程大小为80KB,那么剩下的20KB就成为了内部碎片,无法被其他进程利用。

常见存储管理方案的基本原理,存储管理方案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特点

- 优点:实现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内存管理硬件支持,对于早期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比较适用,例如早期的DOS系统部分版本就采用了类似的简单内存管理方式。

- 缺点:内存利用率低,只能运行一个用户进程,不适合多任务环境,缺乏灵活性。

3、应用场景

- 适用于简单的嵌入式系统或早期单用户操作系统,这些系统对内存管理的复杂性要求不高,并且主要执行单一的、相对简单的任务,一些简单的工业控制嵌入式设备,只需要运行一个特定的控制程序,单一连续分配就能满足其基本的内存管理需求。

二、固定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固定分区分配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操作系统维护一个分区说明表,记录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是否已分配),当有进程需要装入内存时,系统根据进程的大小查找合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如果有三个固定分区,大小分别为30KB、50KB和80KB,当一个40KB的进程请求内存时,系统会将其分配到50KB的分区中。

2、特点

- 优点:相对于单一连续分配,它可以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允许多个进程同时存在于内存中,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硬件支持。

- 缺点:仍然存在内部碎片问题,如果一个分区比装入的进程大很多,剩余空间就成为内部碎片,而且分区大小固定,缺乏灵活性,可能会出现小进程占用大分区的情况,导致内存浪费。

3、应用场景

- 在早期多任务操作系统中有所应用,例如某些小型机操作系统,对于一些对内存管理要求不是非常高,进程大小相对比较固定的应用场景也可以使用,如一些简单的多任务数据采集系统,各个采集任务的内存需求相对稳定,可以预先划分固定的分区来满足任务的内存需求。

三、可变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可变分区分配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划分内存空间,初始时,整个内存是一个大的空闲分区,当有进程需要装入内存时,系统从这个空闲分区中划分出一块足够大的空间分配给该进程,进程结束后,其占用的内存空间被回收,系统会对回收的空间进行合并等操作,以形成更大的空闲分区供后续进程使用,当进程A需要30KB内存时,系统从初始的空闲内存中划分出30KB给A;当进程A结束后,这30KB又可以重新被分配给其他进程。

常见存储管理方案的基本原理,存储管理方案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特点

- 优点:内存利用率比固定分区分配高,因为它根据进程大小动态分配内存,减少了内部碎片。

- 缺点:存在外部碎片问题,随着进程的不断装入和回收,内存空间会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空闲分区,可能会出现虽然有足够的空闲空间总和,但由于这些空间不连续而无法满足较大进程需求的情况,内存管理的开销相对较大,需要不断地进行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

3、应用场景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广泛应用于内存管理的部分环节,对于通用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的部分内存管理模块,可变分区分配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内存利用效率,尤其是在处理不同大小的应用程序进程时,可以更好地适应进程对内存的动态需求。

四、页式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和进程的逻辑空间都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内存以页为单位进行分配和管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被划分为若干页,当进程需要装入内存时,系统以页为单位将进程的页装入内存中的空闲页框,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偏移量组成,通过页表来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假设页大小为4KB,逻辑地址为10000,通过计算页号和页内偏移量,再查找页表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物理地址。

2、特点

- 优点:有效地解决了外部碎片问题,因为内存是以页为单位分配的,只要有空闲的页就可以分配给进程,页表机制使得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的管理更加灵活。

- 缺点:存在内部碎片,因为页的大小是固定的,如果进程的最后一页没有填满,就会产生内部碎片,页表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而且地址转换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开销。

3、应用场景

-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如在大多数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管理中,对于处理大量不同大小的进程的操作系统,页式存储管理能够提供高效的内存利用和灵活的地址管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大量的服务进程需要同时运行,页式存储管理可以很好地满足它们的内存需求。

五、段式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段式存储管理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按照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段,如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等,每个段有自己的段名和段长,内存的分配以段为单位,段表用于记录每个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段长等信息,逻辑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偏移量组成,通过段表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一个编译后的程序可能包含代码段、数据段等不同的段,这些段在内存中是分开存储的。

常见存储管理方案的基本原理,存储管理方案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特点

- 优点:反映了程序的逻辑结构,便于程序和数据的共享和保护,多个进程可以共享同一个代码段,不同的段可以有不同的保护属性,如代码段可以设置为只读。

- 缺点:存在外部碎片问题,因为段的大小是不固定的,随着段的分配和回收,内存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连续的小空闲段,而且段表的管理相对复杂,地址转换也需要一定的开销。

3、应用场景

- 在一些对程序逻辑结构有较高要求的操作系统中应用,在大型的软件开发环境中,段式存储管理有助于对程序的不同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多用户操作系统中,也可以利用段式存储管理来实现用户程序之间的隔离和保护。

六、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案

1、基本原理

- 段页式存储管理结合了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优点,它先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按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段,然后在每个段内再划分为若干页,内存也以页为单位进行分配,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段表,段表中的每个表项指向一个页表,页表中记录页的物理地址等信息,逻辑地址由段号、段内页号和页内偏移量组成,通过段表和页表两级映射得到物理地址。

2、特点

- 优点:既具有段式存储管理的逻辑结构清晰、便于共享和保护的优点,又具有页式存储管理的解决外部碎片、内存分配方便的优点。

- 缺点:地址转换需要经过段表和页表两级查找,开销较大,而且段表和页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

3、应用场景

- 在一些大型的、复杂的操作系统中应用,如一些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复杂的应用程序结构,同时又要保证高效的内存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案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标签: #存储管理 #基本原理 #方案类型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