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废钢利用效率低的多维度剖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废钢回收体系不完善
我国废钢回收缺乏统一、高效、规范的体系,在回收环节,存在众多分散的个体回收者,他们往往规模较小且缺乏专业的回收设备和技术,这些个体回收者在回收废钢时,难以对废钢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初步处理,不同类型的废钢(如建筑废钢、机械加工废钢、废旧汽车废钢等)可能被混在一起收集,这使得后续加工处理的难度增大,由于回收渠道分散,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废钢的损耗和二次污染。
从整个回收体系的管理来看,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非法回收站点可能会违规操作,如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废钢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就流入市场,不仅影响废钢的质量,也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正规回收企业在与这些不规范的回收主体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导致整个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废钢利用效率。
二、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我国废钢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在废钢的预处理方面,例如切割、破碎、分拣等技术不够精准,一些企业的切割设备可能无法根据废钢的不同形状和尺寸进行高效切割,导致切割后的废钢尺寸不符合炼钢要求,影响炼钢过程中的装料和熔炼效率。
在废钢的精炼技术方面,我国对废钢中杂质(如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去除能力有限,这就使得在利用废钢炼钢时,生产出的钢材质量可能不稳定或者达不到高端钢材的质量要求,废钢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容易因为人为操作误差而降低加工质量。
三、钢铁企业对废钢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一)成本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成本角度来看,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废钢炼钢的成本并不低于使用铁矿石炼钢,废钢的采购价格波动较大,而且由于回收体系的不完善,其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钢铁企业在采购废钢时面临较大的风险,由于废钢加工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在废钢的预处理和炼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例如需要更多的能源来去除杂质等。
(二)生产工艺适应性
部分钢铁企业的现有生产工艺更适合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这些企业的高炉 - 转炉炼钢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要转变为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弧炉炼钢工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这涉及到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改造周期,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新的生产工艺培训,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所以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激励下,企业对增加废钢利用缺乏积极性。
四、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
(一)供应方面
我国废钢的供应量虽然总体上在增加,但供应结构存在问题,优质废钢(如废旧机械装备中的高质量废钢)供应相对不足,而低质量的建筑废钢等占比较大,这种供应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钢铁企业对高质量废钢的需求,使得钢铁企业在利用废钢时受到限制。
(二)需求方面
目前我国钢铁市场对低端钢材的需求仍然较大,这使得部分钢铁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的以铁矿石为原料的炼钢方式来生产低端钢材,而对于高端钢材的需求虽然在增长,但由于废钢利用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废钢在高端钢材生产中的利用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种市场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导致废钢利用效率难以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五、社会认知和政策支持不足
(一)社会认知
在社会层面,公众对废钢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人在处理废旧金属制品时,缺乏将其合理回收的意识,可能随意丢弃或者以不环保的方式处理,这种社会意识的缺失,减少了废钢的回收来源,影响了废钢利用的整体效率。
(二)政策支持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但针对废钢利用的专门政策还不够完善,在税收优惠方面,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对废钢回收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这使得企业在废钢回收利用方面的盈利能力受限,从而影响企业对废钢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投入,最终制约了废钢利用效率的提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