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2021,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总结

欧气 4 0

《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全解析》

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2021,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期

1、夏朝: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

2、商朝: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事务,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3、西周

- 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膨胀,导致诸侯割据局面。

-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注重家族观念、尊宗敬祖等传统的形成。

(二)秦朝

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 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三公九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 郡县制: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朝至元朝

1、汉朝

- 汉初郡国并行制:在地方既有郡县,又有封国,导致地方王国势力坐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

- 中外朝制度: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组成,决策国家大事,外朝为三公九卿等官员,成为执行机构,加强了皇权。

2、唐朝

-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门第限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宋朝

-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 收精兵: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

- 削实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设通判监督。

- 制钱谷: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往中央,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为军事机构,三司(盐铁、户部、度支)负责财政,进一步分割相权。

4、元朝

- 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四)明清时期

1、明朝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但也导致皇帝政务繁忙。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起初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后来内阁权力逐渐增大,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2、清朝

- 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帝设南书房,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

1、雅典民主政治

- 形成条件

- 地理环境: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促进了希腊各地的联系和交流,也促使希腊人形成了平等、民主、勇于探索的精神。

- 城邦制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环境。

- 发展历程

-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进行改革,他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他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进行改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会议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 特点

- 人民主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轮番而治:通过抽签选举等方式,让公民轮流担任公职。

- 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 评价

- 积极方面: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在民主氛围下,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消极方面:它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二)古代罗马

1、罗马法

- 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2021,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 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颁布,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然维护贵族的利益。

-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断发展完善,注重形式,程序繁琐,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 万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原有的公民法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简洁灵活,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 罗马法体系完成: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 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影响

- 对罗马:稳定了罗马的社会秩序,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权利法案》、《法国民法典》、《美国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为蓝本。

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 历史传统:英国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如13世纪的《大宪章》。

- 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 - 1688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结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确立过程

- 《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特点

-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等。

- 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 北美殖民地的发展:17世纪初开始,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经过长期的发展,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 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为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独立战争:1775 - 178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2、1787年宪法

- 内容

- 联邦制原则: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 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三者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制度。

- 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 评价

- 积极方面: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消极方面: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种族和性别歧视色彩。

3、两党制:美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两党在一些具体政策上存在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 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此后法国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势力之间进行了长期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

2、确立过程

-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为总统共和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这部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

3、特点

- 总统权力较大,总统和参议院权力较大,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艰难和曲折。

(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 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 - 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2、1871年宪法

- 内容

- 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等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 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但帝国议会的权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 特点

-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 影响

- 积极方面:德国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德国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2021,高中历史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消极方面: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下来,为德国后来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 国际: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 国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2、经过:1840 - 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随后,英国又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4、影响

-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 自然灾害严重。

- 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群众。

2、过程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 《资政新篇》: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4、评价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失败。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1856 -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充当帮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 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军备松弛。

2、经过:1894 -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是重要战役。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影响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五)戊戌变法

1、背景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西方思想的传播,如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思想,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2、过程

-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如裁汰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

3、结果: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

4、评价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

标签: #合格性考试 #2021 #知识点总结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