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在公司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数据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为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有效应对数据丢失、损坏或系统故障等风险,特制定本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数据存储、处理和使用的部门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数据备份管理
(一)备份策略制定
1、备份周期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变更频率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备份周期,对于关键业务数据,如财务数据、客户订单数据等,应至少每天进行一次备份;对于相对静态的数据,如公司规章制度文档等,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备份。
2、备份类型
(1)完全备份:定期(如每周)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备份,包含所有文件、文件夹和数据库对象等,这种备份方式恢复速度快,但占用存储空间较大。
(2)增量备份: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每天只备份自上次备份(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但恢复时需要按照顺序依次恢复完全备份和多个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每天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与增量备份相比,差异备份恢复时只需要恢复完全备份和最近一次的差异备份,相对简单一些。
3、备份保留期限
备份数据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法规要求确定保留期限,关键业务数据的备份应保留至少1个月,涉及财务审计等特殊需求的数据备份应保留数年。
(二)备份操作流程
1、备份计划执行
(1)备份操作人员应按照预定的备份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启动备份任务,备份任务应在系统负载较低的时段进行,如夜间,以避免对业务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在备份开始前,备份操作人员应对备份设备(如磁带库、磁盘阵列等)的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2、备份日志记录
备份操作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备份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份的数据量、备份的类型、备份是否成功等信息,备份日志应妥善保存,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审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备份介质管理
(1)备份介质(如磁带、磁盘等)应进行标识,注明备份日期、备份内容、备份类型等信息。
(2)备份介质应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远离火源、水源和强磁场等可能损坏介质的因素,应建立备份介质的出入库登记制度,对介质的借阅、归还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
数据恢复管理
(一)恢复预案制定
1、场景分析
针对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各种场景,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误操作、自然灾害等,制定相应的恢复预案。
2、恢复流程
明确在不同场景下数据恢复的操作流程,包括恢复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恢复环境、准备恢复工具等)、恢复操作步骤(按照备份类型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恢复操作)以及恢复后的验证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恢复操作流程
1、恢复请求受理
当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需要进行恢复时,相关部门或用户应向数据管理部门提交恢复请求,说明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需要恢复的数据范围等信息。
2、恢复评估
数据管理部门收到恢复请求后,应对恢复请求进行评估,包括检查备份数据的可用性、评估恢复操作对业务系统的影响等,如果备份数据不可用或恢复操作可能对业务系统造成较大风险,应及时与请求部门沟通并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3、恢复执行
(1)在确定可以进行恢复操作后,按照恢复预案中的流程进行恢复操作,恢复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系统状态,确保恢复过程顺利进行。
(2)恢复完成后,应按照预定的验证方法对恢复的数据进行验证,如检查数据库的完整性、业务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等,如果验证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排查和修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人员与职责
1、数据所有者
负责确定所管辖数据的重要性、备份需求和恢复要求,配合数据管理部门制定备份与恢复策略。
2、数据管理部门
(1)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策略和预案。
(2)负责备份与恢复操作的执行、监控和管理,包括备份设备的维护、备份介质的管理等。
(3)对备份与恢复操作进行审计,确保操作符合制度和策略要求。
3、系统运维部门
为备份与恢复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网络环境的保障等。
培训与教育
1、定期组织公司内部相关人员参加数据备份与恢复知识的培训,包括备份与恢复技术、制度和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新入职员工涉及数据处理相关岗位的,应在入职培训中加入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内容,确保员工了解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监督与审计
1、数据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备份与恢复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备份任务按时执行、备份数据完整有效、恢复预案可行等。
2、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将另行通知。
2、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数据管理部门所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