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数据的特性:面向主题、集成与不可更新》
一、数据仓库数据面向主题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这一特性使其区别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主题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和分析的一个抽象概念,在一个零售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可能会有“销售”“库存”“顾客”等主题。
从销售主题来看,它会整合与销售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这包括来自不同销售渠道(如实体店、网店)的数据,涵盖了销售时间、销售地点、销售产品、销售人员以及销售金额等众多属性,这种面向主题的组织方式有助于企业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特定业务领域的情况,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他们能够快速定位到与销售相关的所有数据,而无需在大量分散的数据中进行搜索,企业管理者想要了解某个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某类产品的销售趋势,通过数据仓库的销售主题,能够方便地获取到该地区不同门店、不同销售渠道在该时间段内关于这类产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额等数据,从而进行趋势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如是否需要在该地区加大促销力度、调整产品供应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仓库数据是集成的
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数据语义,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集成在一起。
在集成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数据格式的统一问题,一个企业可能有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订单管理系统,其中日期格式为“YYYY - MM - DD”,而另一个老旧的库存管理系统中日期格式为“MM/DD/YYYY”,在将这两个系统的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时,必须将日期格式统一,以便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数据编码的一致性也至关重要,不同部门可能对产品类别有不同的编码方式,如销售部门将电子产品编码为“E - 001”“E - 002”等,而采购部门可能使用“1001 - E”“1002 - E”等编码,数据仓库要将这些不同的编码转换为统一的编码体系,使得数据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数据语义的统一也是集成的关键,同一个数据项在不同的数据源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客户状态”,在销售系统中可能表示为“活跃”“休眠”“流失”,而在客服系统中可能表示为“正常服务”“待跟进”“已终止服务”,数据仓库要对这些语义进行梳理和统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分析性,通过数据集成,企业能够打破数据孤岛,将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为企业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数据仓库数据是不可更新的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是不可更新的,这一特性与操作型数据库有着本质区别,操作型数据库主要用于日常的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需要频繁地对数据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而数据仓库是为了支持决策分析而构建的。
数据仓库的数据一旦被加载进来,就不会进行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的实时更新操作,企业每天会将前一天的销售数据从销售系统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这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反映的是历史的销售情况,这是因为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帮助企业发现业务发展的规律、趋势等,如果随意更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将会破坏数据的历史性和完整性,从而影响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
企业想要分析过去五年的销售增长趋势,如果在数据仓库中对其中某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更新,那么基于该数据仓库得出的销售增长趋势分析结果将不再准确,虽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不可更新,但可以进行数据的追加操作,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将新的历史数据添加到数据仓库中,以保证数据仓库能够反映企业业务的完整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数据的面向主题、集成和不可更新的特性,使其成为企业进行决策支持的有力工具,这些特性共同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准确、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数据分析基础,有助于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