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储能与分布式储能:差异剖析与应用展望》
一、定义与布局特点
1、集中式储能
- 集中式储能是将大规模的储能设备集中建设在一个特定的地点,例如大型储能电站,这些储能电站的储能容量通常在兆瓦级甚至吉瓦级以上,从布局上看,它往往靠近大型发电站(如大型水电站、风电场或火电厂)或者负荷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它需要有合适的地形条件,建设大规模的上水库和下水库,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发电 - 电动机组等设备,整个电站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其建设和运营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2、分布式储能
- 分布式储能则是将相对较小容量的储能设备分散安装在不同的地点,如分布在配电网的各个节点、用户侧(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等),其单个储能单元的容量一般较小,从千瓦级到兆瓦级不等。
- 在居民住宅中安装的小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可能只有几千瓦时到几十千瓦时的容量,这些分布式储能设备分布较为广泛,可以贴近用电终端或者分布式电源(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二、技术性能差异
1、储能容量与功率
- 集中式储能具有大容量的特点,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存储大量电能,并且其功率输出能力也很强,在电网面临较大的功率缺额或者需要存储大量过剩电能时,集中式储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应对大型风电场夜间低谷期的弃风问题时,集中式储能电站可以存储数兆瓦时甚至更多的电能,并且能够以数兆瓦的功率将电能重新注入电网。
- 分布式储能单个设备容量小,但数量众多的分布式储能单元累加起来也能提供可观的储能容量,不过,其单个单元的功率输出相对较小,更多地是满足本地的小功率需求调节,如居民用户在停电时的应急供电或者对本地小型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平滑调节。
2、响应速度
- 分布式储能由于靠近用电终端或者分布式电源,其控制相对简单,能够更快地对本地的电力需求或发电波动做出响应,在工业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以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对工厂内部的电力负荷波动进行补偿,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 集中式储能虽然整体规模大,但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包括大规模的储能单元管理、功率转换系统协调等,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一些,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集中式储能的响应速度也在逐步提高。
3、充放电效率
- 小型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在充放电效率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一些新型的小型锂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设备,其充放电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分布式储能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像集中式储能那样进行大规模的能量汇聚和分配管理,减少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
- 集中式储能由于储能规模大,能量传输和转换环节较多,其充放电效率可能会略低于分布式储能,不过,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优化管理系统,集中式储能的充放电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成本与经济性
1、建设成本
- 集中式储能的建设成本高昂,建设大型储能电站,如抽水蓄能电站,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包括土地购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库、厂房、管道等)以及储能设备购置和安装等费用,建设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抽水蓄能电站可能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
- 分布式储能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单个分布式储能设备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储能单元和简单的控制设备上,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建工程等,在居民用户侧安装一个5千瓦时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可能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2、运营成本
- 集中式储能的运营成本也较高,需要专业的运维团队对大规模储能设备进行维护,并且其设备损耗和能量管理成本较大,大型储能电站的设备定期检修、故障排除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 分布式储能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其设备相对简单,维护难度较小,而且分布式储能可以利用用户自身或者当地的运维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3、经济效益
- 集中式储能在参与电网的大规模能量调节、辅助服务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它可以通过提供调频、调峰等服务获取收益,并且在大规模储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能源的长期存储和优化利用,对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 分布式储能主要通过在用户侧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式体现经济效益,对于安装了分布式储能的商业用户,可以在峰谷电价差较大时进行储能和放电操作,降低用电成本;在电网故障时,分布式储能可以提供应急电源,减少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应用场景差异
1、电网侧应用
- 集中式储能在电网侧主要用于大规模的能量存储和调节,在大型电力系统中,集中式储能电站可以在用电低谷期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释放电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它还可以参与电网的调频服务,快速响应电网频率的波动,维持电网频率在规定范围内。
- 分布式储能在电网侧更多地是用于改善配电网的局部性能,在配电网的末端,分布式储能可以缓解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电压波动问题,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它还可以作为分布式电源的配套储能设备,平滑分布式发电的输出功率,减少对配电网的冲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用户侧应用
- 分布式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居民用户,分布式储能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停电时提供应急电力供应,同时也可以与家庭光伏发电系统结合,实现家庭能源的自给自足和优化管理,对于商业用户,如商场、写字楼等,可以利用分布式储能降低用电成本,通过在峰谷电价时段合理充放电来节省电费,对于工业用户,分布式储能可以用于应对电力负荷的突然变化,提高生产过程的电力稳定性,减少因电力波动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风险。
- 集中式储能在用户侧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其规模大、成本高,不太适合直接为单个用户或小范围用户提供服务,不过,在一些特殊的工业聚集区或者大型用户集中区域,如果能够实现集中式储能的共享,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如为区域内的多个工业用户提供集中的调频、备用电源等服务。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
1、技术融合趋势
- 随着技术的发展,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技术有融合的趋势,在微电网中,可以将分布式储能单元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种类似集中式储能的控制模式,提高整个微电网的储能效率和可靠性,集中式储能也可以借鉴分布式储能在快速响应、模块化设计等方面的优点,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性能。
2、市场与政策导向
- 在市场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不断完善,无论是集中式储能还是分布式储能,都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提供辅助服务、参与电能存储和交易等方式获取收益,在一些地区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已经开始接纳分布式储能参与调频、调峰等服务。
- 在政策方面,政府对于储能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对于集中式储能,政策将继续鼓励其在大型能源基地、电网骨干节点等的建设,以提高电网的整体稳定性和能源战略储备能力;对于分布式储能,政策将更多地侧重于推动其在用户侧的普及应用,如通过补贴、优惠电价等政策鼓励居民和商业用户安装分布式储能设备,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3、未来展望
- 在未来,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可靠的电力储能体系,集中式储能将继续在大规模能量存储和电网宏观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分布式储能将深入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末梢,实现电力的就地存储和优化利用,两者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高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