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安全分级管控:内容、标准与全面实施》
一、安全分级管控的内涵
安全分级管控是一种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实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目标。
二、安全分级管控的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危险源识别
1、全面性识别
- 在企业或组织内部,无论是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作业环境,还是人员操作行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危险源识别,在化工企业中,从原料储存罐区的化学品泄漏风险,到生产车间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释放风险,再到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异常等,都不能被遗漏。
- 对于服务型企业,如商场,要识别人群密集时的踩踏风险、消防设施故障风险、电梯运行故障风险以及电气线路老化引发火灾的风险等。
2、动态识别
- 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人员变动等情况,新的危险源可能会产生,企业引入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可能会带来新的电气安全风险、机械防护风险以及操作人员对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的误操作风险,需要定期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评估和识别。
(二)风险评估
1、定性评估
- 定性评估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大致的分类,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风险可能是那些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环境破坏的危险源,如煤矿中的瓦斯爆炸隐患;中等风险是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人员受伤、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的,如一般制造业中的普通机械伤害风险;低风险则是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如办公室内的轻微滑倒风险。
2、定量评估
- 定量评估则更为精确,它通过数据计算来确定风险程度,采用风险矩阵法,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表示,如0.1、0.3等)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以伤亡人数、财产损失金额等量化)相乘得到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来确定风险等级,这种方法在一些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如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应用广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分级管控措施
1、高级别风险管控
- 对于高风险的危险源,要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例如在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作业,如果被评估为高风险,就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实施,施工现场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对基坑的支护结构、周边土体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密切监测,同时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中级别风险管控
- 针对中等风险的危险源,采取相对常规但有效的管控措施,如在机械加工车间,对于存在中等机械伤害风险的设备,要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联锁装置,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
3、低级别风险管控
- 对于低风险的危险源,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简单的警示标识、一般性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管理,例如在办公室内,在湿滑地面设置“小心滑倒”的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三、安全分级管控的标准
(一)法律法规标准
1、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 在我国,各个行业都有相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要求,企业的安全分级管控必须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如煤矿企业的安全分级管控必须遵循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规,包括瓦斯治理、顶板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行业标准规范
-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安全标准规范,建筑行业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其中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隐患识别、风险评估方法以及管控措施都有详细的规定,化工行业有《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等,企业在进行安全分级管控时,要严格按照这些行业标准规范执行。
(二)企业自身的风险可接受标准
1、基于企业目标设定
-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等因素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一家高端制造业企业,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可能会设定较低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对即使是中等风险的危险源也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 企业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影响其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可能无法承担一些高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那么它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可能会相对保守,在安全分级管控方面会更加谨慎。
安全分级管控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的内容和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稳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分级管控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