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判断之道》
一、函数中心对称的判断
1、定义法
- 对于函数\(y = f(x)\),如果存在点\((a,b)\),使得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a + x)+f(a - x)=2b\),那么函数\(y = f(x)\)的图象关于点\((a,b)\)中心对称。
- 对于函数\(y=\frac{1}{x}\),我们来验证它是否关于点\((0,0)\)中心对称,设\(x\)为定义域内的任意值,则\(f(x)=\frac{1}{x}\),\(f(-x)=\frac{1}{-x}=-\frac{1}{x}\)。(f(x)+f(-x)=\frac{1}{x}-\frac{1}{x} = 0\),满足\(f(0 + x)+f(0 - x)=2\times0\),(y = \frac{1}{x}\)的图象关于原点\((0,0)\)中心对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特殊函数性质法
- 奇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中心对称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0,0)\)中心对称,对于函数\(y = f(x)\),(f(-x)=-f(x)\),(y = f(x)\)是奇函数。
- (y = x^{3}\),\(f(-x)=(-x)^{3}=-x^{3}=-f(x)\),(y = x^{3}\)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 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如果可以通过变形转化为奇函数的形式,也能判断其中心对称性。(y=\frac{x^{3}-x}{x^{2}+1}\),将其化简为\(y=\frac{x(x^{2} - 1)}{x^{2}+1}\),令\(g(x)=\frac{x^{3}-x}{x^{2}+1}\),\(g(-x)=\frac{(-x)^{3}-(-x)}{(-x)^{2}+1}=\frac{-x^{3}+x}{x^{2}+1}=-g(x)\),所以该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3、函数平移法
- 如果已知函数\(y = f(x)\)的图象关于点\((a,b)\)中心对称,那么函数\(y = f(x + h)+k\)的图象关于点\((a - h,b - k)\)中心对称。
- 已知\(y = x^{3}\)关于原点\((0,0)\)中心对称,那么函数\(y=(x - 1)^{3}+2\)的图象关于点\((1,- 2)\)中心对称,我们可以通过设\(x'=x - 1\),则原函数变为\(y'=x'^{3}\),它关于原点对称,再将\(x'\)还原为\(x\),\(y'\)还原为\(y\),就得到函数\(y=(x - 1)^{3}+2\)关于点\((1,-2)\)中心对称。
二、函数轴对称的判断
1、定义法
- 对于函数\(y = f(x)\),如果存在直线\(x = a\),使得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a + x)=f(a - x)\),那么函数\(y =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轴对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函数\(y = x^{2}\),对于任意\(x\),\(f(x)=x^{2}\),\(f(-x)=(-x)^{2}=x^{2}\),即\(f(x)=f(-x)\),可以看作\(f(0 + x)=f(0 - x)\),(y = x^{2}\)的图象关于\(y\)轴(即\(x = 0\))轴对称。
2、特殊函数性质法
- 偶函数是一种特殊的轴对称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x = 0\))轴对称,对于函数\(y = f(x)\),(f(-x)=f(x)\),(y = f(x)\)是偶函数。
- (y=\cos x\),\(f(-x)=\cos(-x)=\cos x=f(x)\),(y = \cos x\)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 对于一些复合函数,如果能通过化简等方式判断出符合偶函数的定义,也能确定其轴对称性。(y = \cos(x^{2})\),\(f(-x)=\cos((-x)^{2})=\cos(x^{2})=f(x)\),所以该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函数平移法
- 如果已知函数\(y =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轴对称,那么函数\(y = f(x + h)\)的图象关于直线\(x=a - h\)轴对称。
- 已知\(y=\sin x\)的图象关于\(x = k\pi+\frac{\pi}{2}(k\in Z)\)轴对称,那么函数\(y=\sin(x - \frac{\pi}{3})\)的图象关于直线\(x = k\pi+\frac{5\pi}{6}(k\in Z)\)轴对称。
三、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
1、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有些函数可能同时具有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函数\(y=\sin x\)是周期函数,它的图象关于直线\(x = k\pi+\frac{\pi}{2}(k\in Z)\)轴对称,同时关于点\((k\pi,0)(k\in Z)\)中心对称,这种双重对称性是由函数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 从函数的变换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函数\(y = f(x)\)先关于直线\(x = a\)轴对称,得到函数\(y = f(2a - x)\),再关于点\((a,b)\)中心对称,得到函数\(y = 2b - f(2a - x)\),反之,如果先进行中心对称变换,再进行轴对称变换,也会得到相应的函数关系。
2、区别
- 中心对称是关于一个点对称,图象绕着这个点旋转\(180^{\circ}\)后与原图象重合;而轴对称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图象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与原图象重合。
- 在判断方法上,中心对称主要关注函数值之和的关系,如\(f(a + x)+f(a - x)=2b\);而轴对称主要关注函数值相等的关系,如\(f(a + x)=f(a - x)\)。
- 在函数的性质表现上,中心对称的函数不一定是轴对称函数,轴对称函数也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函数。(y = x^{2}\)是轴对称函数但不是中心对称函数(除特殊情况如关于点\((0,0)\)中心对称时可看作是一种广义的中心对称,这里指常规意义下),\(y = x^{3}\)是中心对称函数但不是轴对称函数。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函数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性质,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深入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