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亮点解读:构建数据安全新秩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总则部分
《数据安全法》总则明确了立法目的,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一目的体现了多方面的平衡与考量。
1、数据主权
- 在当今全球化的数据环境下,国家数据主权至关重要,该法明确了国家对本国数据拥有主权,这意味着在跨国数据流动等事务中,我国有权根据自身的安全、发展等需求制定规则,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等重要数据,我国可以限制其跨境传输,防止数据被国外不当利用,从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 这也为我国在国际数据治理舞台上争取话语权奠定了法律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明确数据主权有助于我国在全球数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
- 一方面强调数据安全,要求任何数据处理活动都必须在安全的框架内进行,无论是企业收集用户数据,还是政府部门管理公共数据,都要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积极促进数据开发利用,数据只有在被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才能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创新商业模式,但前提是要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与发展
1、鼓励创新与数据共享
- 该法鼓励数据的创新应用,在科技领域,数据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通过鼓励创新,能够推动我国在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 数据共享也被重视,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企业信用数据,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的协同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这包括从技术层面,如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护数据安全;从管理层面,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流程,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等,企业作为数据处理的重要主体,需要按照法律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例如大型互联网企业要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制度
1、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 这是数据安全法的核心制度之一,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等属于高敏感级别的数据,而普通的用户浏览记录等属于较低敏感级别的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对于高敏感级别的数据,要采取严格的加密、访问限制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
-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提前发现数据处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企业和组织需要定期对自身的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 监测预警制度可以实时监控数据安全状态,通过建立数据安全监测平台,一旦发现异常的数据访问、数据流量等情况,可以及时发出预警。
- 应急处置制度则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发挥关键作用,当出现数据泄露等事件时,相关主体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如及时通知受影响的用户、采取措施防止数据进一步泄露等。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1、数据处理者的一般义务
- 数据处理者必须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从数据的收集开始,就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手机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时,只能收集与应用功能相关的数据,不能过度收集用户隐私数据,在数据存储环节,要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因存储设备损坏、被黑客攻击等原因而丢失或泄露,在数据使用和共享过程中,要经过用户同意或者符合法定情形等。
2、重要数据处理者的特别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处理重要数据的主体,法律规定了更严格的义务,这些主体需要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审计,金融机构处理大量的客户资金交易数据等重要数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数据安全工作,定期对数据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审计,确保数据安全。
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
1、政务数据安全管理
- 政务数据涉及国家治理、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政府部门在处理政务数据时,要按照数据安全法的要求,保障数据安全,这包括建立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政务数据被泄露、篡改等,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要采用严格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处理相关政务数据。
2、政务数据开放
- 政务数据开放是提高政府透明度、促进社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政府要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开放,气象部门可以开放气象数据,供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气象相关的应用和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法律责任
1、明确违法行为及处罚
- 该法明确了各类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及其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数据等严重违法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严厉处罚,这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促使数据处理者遵守法律规定,保障数据安全。
- 对于数据处理者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较轻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处罚,如警告、罚款等,促使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提高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在数字时代构建数据安全新秩序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框架,将对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