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解析:从数据到直观洞察》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1、确定数据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之前,首先要明确数据的来源,数据可能来自内部系统,如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运营、销售业绩、客户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外部来源也非常广泛,例如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行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数据,或者是通过网络爬虫从网站上获取的数据,一家电商企业如果想要分析市场趋势,可能会从国家统计局获取宏观经济数据,从自身的电商平台获取销售和用户行为数据。
2、数据清洗
- 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缺失值、重复值、错误值等,缺失值可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如果是数值型数据,可以采用均值、中位数或者众数填充;对于分类数据,可以使用最常见的类别填充,重复值则需要进行识别和删除,以避免数据冗余,错误值,如数据录入错误或者数据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正,在一份销售数据中,如果出现了日期格式不统一的情况,就需要将日期格式统一,以便后续的分析。
3、数据集成与转换
- 当数据来自多个不同的源时,需要进行数据集成,这可能涉及到将不同格式的数据合并到一起,如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和Excel表格中的数据整合,为了满足分析和可视化的需求,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将原始的销售额数据转换为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等指标,如果数据是分类数据,可能需要进行编码转换,如将字符串形式的类别转换为数字编码,以便在某些可视化工具中进行处理。
二、明确可视化目标与受众
1、确定目标
- 可视化的目标可以多种多样,是为了发现数据中的趋势,如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走势;还是为了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像不同品牌产品在市场份额上的对比,也可能是为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比如气温与空调销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目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可视化类型和设计方案,如果目标是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那么可能会选择直方图或者箱线图;如果是展示流程,那么流程图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了解受众
-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对可视化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受众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可能更关注关键指标的汇总信息,需要可视化呈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而如果受众是数据分析专家,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详细的数据和复杂的分析结果,可视化可能需要包含更多的细节和交互功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个简单直观的饼图展示市场份额比例可能就足够了;但对于市场研究人员,他们可能需要一个可交互的柱状图,能够深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三、选择合适的可视化类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比较类可视化
- 当需要比较数据大小时,柱状图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类型,它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差异,比较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或者不同产品的销量,堆积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展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占比情况,折线图也可以用于比较,特别是当数据是随时间变化时,它可以很好地展示不同组数据的趋势变化,比如比较不同品牌手机在过去几年中的市场占有率变化。
2、分布类可视化
- 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它将数据划分为若干区间,通过柱形的高度表示每个区间内数据的数量,展示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能够直观地看到成绩集中在哪个区间,箱线图则可以展示数据的四分位数、中位数、异常值等信息,对于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异常情况非常有用,比如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范围和异常波动点。
3、关系类可视化
- 散点图是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工具,在研究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时,每个点代表一个个体的身高和体重数据,通过点的分布可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等,桑基图则可以用于展示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别之间的流动关系,比如能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转情况。
4、组成类可视化
- 饼图是最常见的展示组成关系的可视化类型,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但是当组成部分较多时,饼图可能会显得拥挤和难以阅读,这时,圆环图或者堆叠面积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展示一个公司不同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用圆环图可以在中间显示一些汇总信息,使可视化更加丰富。
四、设计可视化布局与细节
1、布局原则
- 布局应该简洁明了,遵循视觉层次原则,重要的元素应该首先被用户注意到,例如将关键指标放在可视化的中心或者顶部位置,要避免信息过载,不要在一个可视化中塞入过多的元素,在一个页面上如果同时展示多个图表,要合理安排它们的间距和排列方式,使整个页面看起来整洁有序,可以采用网格布局,将图表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方便用户浏览和比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色彩搭配
- 色彩在可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适的色彩可以增强可视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要选择具有足够对比度的色彩,以便区分不同的元素,在柱状图中,不同的柱子应该使用不同的颜色,并且颜色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要考虑色彩的语义,例如在展示不同状态的数据时,可以使用红色表示危险或下降,绿色表示安全或上升,不过,也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鲜艳的颜色,以免造成视觉疲劳。
3、添加交互元素(可选)
- 如果可视化是为了满足数据分析专家或者需要深入探索数据的用户需求,可以添加交互元素,在柱状图上添加鼠标悬停提示,显示具体的数据值;或者添加筛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查看特定的数据子集,可缩放功能也很有用,比如在展示地图数据时,用户可以放大查看局部地区的详细数据。
五、测试与优化
1、内部测试
- 在可视化初步完成后,首先要进行内部测试,由数据分析师或者相关的团队成员对可视化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即可视化中显示的数据是否与原始数据一致;可视化类型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目标;布局和色彩是否合理等,如果发现柱状图中的柱子颜色过于相似,导致难以区分不同类别,就需要对色彩进行调整。
2、用户测试
- 邀请目标受众进行用户测试,观察用户如何与可视化进行交互,是否能够快速理解可视化所传达的信息,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例如用户可能觉得某个图表的坐标轴标签不清楚,或者可视化的整体风格不符合他们的预期,根据用户反馈,对可视化进行优化,以提高可视化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一个从数据到直观可视化呈现的完整流程,使数据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被理解和利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