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开不了机时的数据备份攻略》
当电脑开不了机时,数据备份似乎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并非毫无办法,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来在这种棘手的情况下备份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使用硬盘外接盒(针对硬盘未损坏的情况)
1、拆卸硬盘
- 如果是台式机,首先需要关闭电源并拔掉电源线,打开机箱,找到硬盘,通常台式机的硬盘是通过数据线和电源线与主板和电源相连的,小心地拔掉数据线和电源线,然后拧下固定硬盘的螺丝,将硬盘取出,对于笔记本电脑,不同型号的拆卸方式有所差异,但一般需要先拆除后盖,有些笔记本的硬盘比较容易拆卸,直接通过一个小的固定螺丝和插槽就可以取出,而有些可能需要更多的拆卸步骤,比如先拆除电池、光驱等部件,才能接触到硬盘,在拆卸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避免对硬盘造成物理损坏。
2、连接外接盒
- 将取出的硬盘安装到硬盘外接盒中,硬盘外接盒有不同的接口类型,如SATA接口、IDE接口等,要确保选择与硬盘接口匹配的外接盒,现在的机械硬盘大多是SATA接口,将硬盘插入外接盒后,通过USB线将外接盒连接到另一台正常工作的电脑上。
3、备份数据
- 连接成功后,在正常工作的电脑上,外接硬盘会被识别为一个新的磁盘驱动器,可以打开“我的电脑”(Windows系统)或者“访达”(Mac系统),找到对应的外接硬盘盘符或者图标,然后就可以像操作本地磁盘一样,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复制到这台电脑的本地磁盘或者其他外部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U盘等)上。
二、通过启动盘引导备份(针对系统故障但硬盘可访问的情况)
1、创建启动盘
- 如果是Windows系统,可以使用Windows安装盘或者专门的启动盘制作工具(如Rufus)制作一个启动盘,如果是Mac系统,可以使用Time Machine备份盘或者从App Store下载安装盘镜像制作可引导的启动盘,制作启动盘时,要确保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使用Rufus制作Windows启动盘时,需要选择正确的ISO镜像文件、目标USB设备等参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进入BIOS/UEFI设置
- 将制作好的启动盘插入开不了机的电脑,然后开机,开机过程中,根据屏幕提示按下对应的按键(如Del、F2等用于进入BIOS设置,或者F12等用于选择启动设备)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在BIOS/UEFI设置中,将启动顺序调整为优先从启动盘启动。
3、备份数据
- 对于Windows系统,如果能成功从启动盘进入到系统修复或安装界面,可以尝试使用命令提示符来备份数据,可以使用“copy”命令将重要文件从故障电脑的硬盘分区复制到外部存储设备,如果是Mac系统,从启动盘启动后,可以通过磁盘工具挂载故障电脑的硬盘,然后将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上。
三、使用数据恢复软件(针对硬盘存在逻辑错误的情况)
1、选择合适的软件
- 在另一台正常工作的电脑上下载安装数据恢复软件,如Recuva、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等,这些软件有免费版和付费版,免费版通常可以恢复一定数量的文件,在选择软件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类型进行选择。
2、连接故障硬盘
- 如果故障电脑的硬盘可以通过上述硬盘外接盒的方式连接到正常工作的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如果是台式机硬盘,还可以通过将故障电脑的硬盘安装到正常电脑的空闲硬盘位(前提是接口兼容且有足够的电源供应)进行连接。
3、恢复和备份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打开数据恢复软件,按照软件的提示进行操作,需要先选择要扫描的硬盘或分区,然后软件会对硬盘进行深度扫描,查找可恢复的文件,扫描完成后,可以在软件界面中预览文件,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并将其保存到正常工作电脑的本地磁盘或者其他外部存储设备上,从而完成数据备份。
四、寻求专业数据恢复服务(针对硬盘严重损坏的情况)
1、评估硬盘状况
- 如果电脑开不了机是由于硬盘发出异常声响、遭受严重物理撞击等原因导致的,自己处理可能会进一步损坏硬盘,不要轻易尝试自行拆卸或修复硬盘,可以联系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向他们描述硬盘的状况,如故障现象、硬盘型号等信息。
2、选择可靠的服务提供商
- 在选择数据恢复公司时,要考虑其信誉、技术实力和服务价格等因素,可以通过查看在线评论、向朋友或同事咨询等方式来选择一家可靠的公司,有些数据恢复公司提供免费的初步检测服务,可以先将硬盘送到这些公司进行检测,了解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和大致的费用。
3、数据备份
- 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通常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来恢复硬盘中的数据,一旦数据被成功恢复,他们会将数据备份到客户指定的存储介质上,如外部硬盘、光盘等,然后将数据和存储介质交还给客户。
电脑开不了机时的数据备份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以上方法,还是有很大机会成功挽救重要数据的,在日常使用电脑时,也应该养成定期备份数据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电脑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