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多重因素》
一、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含义
水资源利用率低是指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潜在价值,存在大量水资源被浪费、低效使用或者未被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从水量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实际被有效利用的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较小,在农业灌溉中,大量的水可能因为灌溉方式落后,如大水漫灌,使得很多水在输送过程中渗漏、蒸发或者未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就流失了;在工业生产方面,一些企业的水循环利用系统不完善,直接将大量工业用水排放,而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利用;在生活用水中,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一些诸如长流水、过度用水洗车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的无端浪费,从水质的角度,低利用率还体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原本可以用于多种用途的水资源因为受到污染只能被闲置或者需要花费高额成本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二、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在农业领域,许多灌区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渠道大多是土质渠道,缺乏防渗措施,据统计,这种传统的土质渠道输水损失量可达引水量的50% - 60%,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水在从水源地到农田的过程中就白白流失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更新,水泵、水闸等设备损坏后不能及时修复,影响了灌溉的正常进行,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 在城市供水方面,供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很多城市的供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管材质量较差,一些早期铺设的管网存在大量的接口松动、管道破裂等问题,据调查,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20%以上,这意味着大量的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就泄漏掉了,没有被居民有效利用,而且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城市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可以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水资源。
2、技术水平落后
- 农业上,灌溉技术落后是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如前面提到的大水漫灌方式仍然广泛存在,这种灌溉方式用水量极大,而且水的利用效率很低,相比之下,先进的滴灌、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这些高效灌溉技术的推广面临诸多困难,如成本较高、农民缺乏相关技术培训等。
- 工业生产中,很多企业仍然采用较为粗放的用水模式,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缺乏节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动力,它们的生产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在造纸、印染等行业,由于缺乏先进的水循环利用技术,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而没有进行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即使有部分企业安装了水循环设备,但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运行不稳定,导致水循环利用的效果不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管理体制不完善
- 水资源管理在区域上存在分割现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对水资源的管理缺乏协调统一,在一些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中,上游地区可能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在部门管理方面,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对水资源的管理职能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在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 水价机制不合理,水价不能准确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水成本,在很多地方,水价过低,使得用户缺乏节约用水的经济动力,对于农业用水来说,很多地区的水价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农民用水几乎没有成本约束,导致在灌溉过程中不注重节水,对于工业用水,虽然一些地区实行了阶梯水价,但由于阶梯设置不合理,对于高耗水企业的约束作用有限。
4、意识淡薄
- 公众的节水意识普遍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洗澡时间过长、使用大量的水冲洗车辆等现象随处可见,人们缺乏对水资源稀缺性的深刻认识,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将节水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缺乏对节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产业为主,在一些干旱缺水地区仍然发展大量的耗水型农业,种植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在工业方面,一些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高耗水、低附加值的产业,如传统的钢铁、化工产业等,这些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就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转型困难,导致水资源利用率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意识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