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治理:问题剖析与应对建议》
数据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1、数据准确性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许多企业和组织中,数据录入环节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销售部门在录入客户订单数据时,可能因为人为疏忽或者赶时间,将客户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录入错误,这些错误的数据一旦进入系统,会影响后续的订单处理、物流配送以及客户关系维护等多个环节。
-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数据准确性的风险,企业可能从多个系统,如内部的ERP系统、外部的市场调研机构获取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一致,容易导致数据融合时出现准确性问题。
2、数据完整性问题
- 部分业务流程中的数据采集存在漏洞,以医疗行业为例,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如果医院的信息系统没有完整记录患者的过敏史、家族病史等信息,可能会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医疗风险。
- 数据更新不及时也会导致完整性受损,企业员工的职位发生变动后,人力资源系统未能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可能会影响到薪资计算、权限分配等一系列与员工相关的管理工作。
(二)数据安全隐患
1、外部威胁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面临着来自外部黑客攻击的风险,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漏洞入侵企业的数据库,窃取敏感信息,如客户的信用卡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等,近年来一些电商平台曾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给用户和平台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内部管理漏洞
- 企业内部员工的不当操作也是数据安全的一大隐患,员工可能因为疏忽将含有敏感数据的文件通过不安全的渠道发送出去,或者在离职时没有妥善处理手中的数据资源,将公司数据私自留存或带走。
(三)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 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定义、格式和编码规则,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于“客户”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市场部门可能将潜在客户也纳入统计范围,而财务部门只关注已经产生交易的客户,这种差异会导致数据在部门间共享和整合时出现困难。
2、数据治理组织架构不健全
- 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数据治理团队,数据治理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这就导致在数据治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监督,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
数据治理的建议和意见
(一)提升数据质量
1、建立严格的数据录入审核机制
- 在数据录入环节,设置多层审核流程,对于重要业务数据,先由录入人员进行初步录入,然后由主管进行二次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数据录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录入人员的专业素养。
2、数据清洗和整合
- 定期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对于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建立数据整合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通过数据映射等技术手段将数据融合在一起,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二)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1、技术防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对存储敏感数据的数据库采用高级别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
2、内部管理措施
- 制定严格的员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在数据使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规范和责任,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只有在必要的业务场景下,经过授权才能访问相关数据,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
(三)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1、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 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通过数据字典的方式明确各个数据项的含义和标准,确保各部门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相同的规则。
2、构建健全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
- 成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委员会或团队,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治理工作,明确各部门在数据治理中的职责,建立数据治理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数据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对数据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加以改进,可以提高企业和组织的数据治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