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政治认同
1、内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为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政治理论等方面的认同,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意味着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一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它能够广泛吸纳民意,使国家决策反映人民的利益需求。
- 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也是政治认同的关键内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又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意义
- 从国家层面看,政治认同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当全体公民对国家的政治体系有高度认同的时候,他们会积极支持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新冠疫情时,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防疫措施,这正是基于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认同。
- 从个人层面看,政治认同能够增强公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公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许多年轻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等活动,这是他们政治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体现。
二、理性精神
1、内涵
- 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理性精神体现在能够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以强制力保障社会秩序,而道德则更多地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当遇到诸如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时,具有理性精神的人会依据法律和道德的标准,分析网络暴力行为的违法性和违背道德之处,而不是盲目跟风。
- 理性精神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在面对一些网络谣言时,具备理性精神的人不会轻易相信和传播,而是会通过查询可靠来源、分析信息逻辑等方式来判断其真实性,在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文化时,也能够保持理性的态度,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意义
- 在社会发展方面,理性精神有助于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公民能够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合法、有序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监督政府的工作,在一些地方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听证会等形式,以理性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理性精神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在面临学业、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抉择时,运用理性思维分析利弊,遵循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能够避免冲动和盲目,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三、法治意识
1、内涵
- 法治意识首先表现为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公民要认识到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应当遵守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
- 法治意识还包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公民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如果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就可以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2、意义
-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法治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全体公民都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时,社会秩序将得到有效的维护,违法犯罪行为将大大减少,在法治意识浓厚的社区,邻里纠纷往往能够通过合法、和平的方式解决,而不是通过暴力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从个人发展来说,法治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等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具备法治意识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避免因不懂法而触犯法律,同时也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公共参与
1、内涵
-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在现代社会,公共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参与社区选举、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等,在社区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中,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监督等活动,这就是公共参与的具体体现。
- 公共参与还包括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关注和参与,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平台、民意调查等,表达自己对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政策的看法和建议,在一些城市的交通规划制定过程中,市民通过网络问卷、市民座谈会等方式,提出改善交通拥堵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会被政府部门采纳并融入到交通规划中。
2、意义
- 对于社会而言,公共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当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公民都能够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时,社会资源的分配将更加合理,公共政策将更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在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各方的参与,就能够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
- 从公民个人角度看,公共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等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