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欧气 4 0

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低氧血症

(一)原因

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吸痰过程中中断氧气供应,吸痰管插入气道时刺激患者引起咳嗽反射,使肺泡内气体大量排出,导致肺内氧储备降低。

2、吸痰时负压吸引可造成肺泡萎陷,影响气体交换。

3、吸痰时间过长,增加了患者缺氧的风险。

(二)预防

1、吸痰前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1 - 2分钟,提高患者体内氧储备。

2、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避免吸痰管过粗,减少对气道的阻塞。

3、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

(三)处理

1、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2、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兴奋剂,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患者症状缓解。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

(一)原因

1、吸痰管质地过硬、管径过粗或边缘粗糙,容易刮伤呼吸道黏膜。

2、吸痰时负压过大,超过了呼吸道黏膜的承受能力。

3、操作动作粗暴,在插入或拔出吸痰管时没有轻柔操作。

(二)预防

1、选择质地柔软、管径合适、边缘光滑的吸痰管。

2、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节负压,一般成人负压为300 - 400mmHg,儿童为250 - 300mmHg。

3、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插入吸痰管时应缓慢旋转,避免强行插入。

(三)处理

1、轻度黏膜损伤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如使用生理盐水或加入适量抗生素的雾化液,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黏膜修复。

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若黏膜损伤较严重,出现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性状,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感染

(一)原因

1、吸痰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吸痰管污染、操作过程中手套破损等。

2、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呼吸道黏膜受损后容易引发感染。

3、吸痰装置及连接管道未及时更换或消毒,滋生细菌。

(二)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洗手、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2、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如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做好口腔护理等。

3、定期更换吸痰装置及连接管道,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三)处理

1、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感染,应及时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2、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增加翻身、拍背的次数,促进痰液排出,防止痰液积聚加重感染。

3、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四、心律失常

(一)原因

1、吸痰过程中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心律失常。

2、患者原有心脏疾病,吸痰时的缺氧、气道刺激等因素诱发心律失常。

3、吸痰时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二)预防

1、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吸痰前应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吸痰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避免电解质紊乱。

(三)处理

1、当出现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2、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

3、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直至心律失常得到纠正。

五、肺不张

(一)原因

1、吸痰时负压吸引导致肺泡内气体过度排出,肺泡萎陷而形成肺不张。

2、痰液黏稠堵塞支气管,未及时有效清除,也可引起肺不张。

(二)预防

1、吸痰时控制负压大小,避免过度吸引。

2、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先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后再进行吸痰。

3、吸痰过程中注意变换吸痰管的位置,确保各支气管都能得到有效的吸痰。

(三)处理

1、发现肺不张后,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如拍背、体位引流等,促进肺复张。

2、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改善通气功能。

3、若肺不张严重,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可考虑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

在吸痰护理操作中,护士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熟练掌握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护理质量,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吸痰护理操作。

标签: #吸痰护理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