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移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总则
1、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存储设备在数据存储、传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泄露、病毒传播等安全风险,本管理规定标准旨在规范本单位(组织)内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正常的业务运营。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组织)内所有员工、部门以及在本单位(组织)办公区域内使用移动存储设备的外部人员。
3、定义
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数码设备(如具有存储功能的数码相机、手机等)等可移动的存储介质。
移动存储设备的分类管理
1、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
(1)标识与登记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应进行统一标识,标明所属部门、设备编号等信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在信息管理部门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设备型号、容量、购置日期、使用人等。
(2)使用范围
此类设备仅用于内部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备份,严禁带出单位(组织)使用,内部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机密业务文件、财务数据、人事档案等敏感信息。
(3)安全要求
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应采用加密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设备在接入内部计算机系统时,应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外部移动存储设备
(1)审批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员工因工作需要使用外部移动存储设备(如个人U盘等)接入单位(组织)内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提前向信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应包括使用目的、设备来源、预计使用时长等信息,信息管理部门在审核通过后,方可允许使用。
(2)安全检测
外部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前,必须经过信息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测,安全检测内容包括病毒扫描、恶意软件检测等,如检测发现存在安全威胁,严禁接入内部系统,并对设备进行隔离处理。
(3)数据交互限制
外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限制数据的交互范围,严禁将内部机密数据复制到外部设备,如确需复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对复制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规范
1、日常使用
(1)员工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妥善保管,避免设备丢失或损坏,如发现设备丢失,应立即向信息管理部门报告,信息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对设备中的数据进行远程锁定或擦除等。
(2)移动存储设备在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避免受到物理损坏或电磁干扰。
2、数据存储
(1)员工应按照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对存储在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机密数据,应采用加密方式存储,并设置复杂的访问密码。
(2)严禁在移动存储设备中存储与工作无关的非法内容,如盗版软件、色情、暴力等内容。
3、数据传输
(1)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对于内部网络与移动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通道进行传输。
(2)在传输大容量数据时,应进行分批传输,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移动存储设备的维护与报废
1、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部专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包括设备的硬件检查、数据备份、软件更新等。
(2)员工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信息管理部门报告,严禁自行拆卸或维修设备。
2、报废
(1)当移动存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时,应进行报废处理,报废设备应由信息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并对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彻底清除,确保数据无法恢复。
(2)在报废设备的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组织)的保密要求,严禁将报废设备出售给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个人。
培训与监督
1、培训
(1)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移动存储设备安全使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管理规定标准的解读、移动存储设备安全使用知识、数据保护技术等。
(2)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移动存储设备安全使用的专项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本单位(组织)的相关规定。
2、监督
(1)信息管理部门应建立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数据存储是否安全、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2)对于违反本管理规定标准的行为,信息管理部门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对于造成严重数据泄露或其他安全事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通过以上移动存储设备管理规定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本单位(组织)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数据安全风险,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