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四个基本特征:构建数据驱动决策的基石》
一、主题性(Subject - Oriente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是围绕着特定主题构建的,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注日常的事务处理,如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而数据仓库侧重于对某个主题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
在一个零售企业中,可能会有一个“销售”主题的数据仓库,这个数据仓库会收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与销售相关的信息,包括销售订单数据(包含顾客信息、购买产品、购买时间等)、促销活动数据(促销类型、促销时间段等)以及销售渠道数据(线上、线下门店等),这种主题性使得企业能够深入分析销售相关的问题,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趋势,通过以销售为主题进行数据的组织,企业可以避免在分析销售情况时从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拼凑查询,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从数据的使用者角度来看,这种主题性也使得不同部门的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特定主题的数据,市场部门可以获取销售数据来分析市场趋势,以便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进行收入预测和成本核算等工作。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是数据仓库面临的常态,在一个企业中,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这些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编码方式和数据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为了构建数据仓库,需要对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集成,这包括数据的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和加载(Load)过程,即ETL过程,在集成不同系统中的客户数据时,可能会发现一个系统中的客户性别用“男”“女”表示,而另一个系统中用“1”“0”表示,在数据仓库中,就需要将这些不同的表示方式统一转换为一种标准形式,如统一用“男”“女”表示性别。
数据仓库还需要对数据的语义进行集成,不同的业务系统可能对相同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对于“订单完成”这一概念,一个系统可能定义为货物已发出,而另一个系统可能定义为顾客已签收,在数据仓库中,必须明确统一的定义,以便数据在分析时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数据仓库会记录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对于分析趋势、进行历史对比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据仓库中,通常会包含时间维度的数据,以销售数据为例,不仅会记录每一笔销售的产品、金额等信息,还会记录销售发生的时间,这使得企业能够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情况,如按年、季、月、日甚至小时进行销售趋势分析,一家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发现每年的“双11”购物节期间的销售高峰时段,从而合理安排客服人员和物流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还能够保存历史数据,即使数据在操作型数据库中已经更新或删除,数据仓库仍然可以保留历史版本的数据,这有助于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多年的销售数据,找出某些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从而更好地规划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非易失性的,这意味着一旦数据被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就不会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频繁地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而不是事务处理,数据的稳定性对于数据分析至关重要,在分析销售趋势时,如果数据经常被修改或删除,就无法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非易失性使得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能够长期保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数据基础,以便进行长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工作,数据仓库的数据更新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批量更新,而不是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实时更新,这也保证了数据仓库在更新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