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的主要技术及其原理与应用
一、对称加密技术
1、原理
- 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发送方使用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将密文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再使用相同的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它将64位的明文块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置换和替换操作,在密钥的控制下转换为64位的密文块,密钥长度最初为56位(加上8位奇偶校验位共64位),高级加密标准(AES)则是更为现代和安全的对称加密算法,它支持128位、192位和256位的密钥长度,AES通过多轮的字节替换、行移位、列混合和轮密钥加等操作对数据进行加密。
2、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企业内部网络通信中广泛应用,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要将财务报表数据发送给管理层,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对报表数据进行加密,因为公司内部可以安全地分发和管理密钥,所以对称加密的高效性(加密和解密速度快)能够满足企业内部频繁的数据交互需求,在数据库加密方面,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对称加密来保护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如用户的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 在移动设备的数据加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机中的本地存储数据,如短信、联系人等信息,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技术进行加密,防止手机丢失或被盗后数据被非法获取。
二、非对称加密技术
1、原理
- 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私钥则由所有者秘密保存,当发送方要向接收方发送消息时,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消息进行加密,接收方收到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RSA算法是最著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之一,RSA算法基于数论中的大数分解难题,它的安全性依赖于对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困难性,密钥生成过程中,先选择两个大质数p和q,计算出n = p*q,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出公钥和私钥,加密时,使用公钥(e,n)对明文m进行加密得到密文c=m^e mod n;解密时,使用私钥(d,n)对密文c进行解密得到明文m = c^d mod n。
2、应用
- 在安全的网络通信协议中不可或缺,在SSL/TLS协议中,用于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连接,当浏览器访问一个https网站时,服务器会将自己的公钥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使用该公钥对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如登录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加密,服务器收到密文后用自己的私钥解密,这确保了在互联网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数字签名方面有重要应用,发送方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接收方使用发送方的公钥对签名进行验证,这样可以确保消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电子合同签署过程中,签署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合同文件的哈希值进行签名,接收方通过验证签名来确认合同是否被篡改以及是否确实是签署方所签署的。
三、哈希函数
1、原理
- 哈希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也称为消息摘要)的函数,常见的SHA - 256(安全哈希算法256位),它接受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后输出256位的哈希值,哈希函数具有单向性,即从哈希值很难反推出原始数据,对于不同的数据,即使只有微小的差异,其哈希值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2、应用
- 在密码存储方面广泛应用,当用户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时,系统不会直接存储用户的密码明文,而是存储密码的哈希值,当用户登录时,输入密码后,系统计算输入密码的哈希值并与存储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验证通过,这样即使数据库被攻破,攻击者也很难直接获取用户的密码。
- 在数据完整性验证方面也非常重要,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可以先计算文件的哈希值并将其与文件一起发送,接收方收到文件后,重新计算文件的哈希值,如果与发送方提供的哈希值相同,则说明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量子加密技术(新兴技术)
1、原理
- 量子加密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量子态的叠加和纠缠特性,量子密钥分发(QKD)是量子加密的主要应用形式,在QKD中,通过量子态(如单光子的偏振态)来传输密钥信息,由于量子态的测量会导致量子态的坍缩,任何对量子密钥传输过程的窃听都会被发现,在BB84协议中,发送方随机地将单光子制备成不同的偏振态来表示0和1,接收方随机地选择测量基进行测量,通过公开部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筛选出安全的密钥。
2、应用
- 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通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政府的机密通信、金融机构的大额资金转账通信等,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密技术面临被破解的风险,量子加密技术为未来的安全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虽然目前量子加密技术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但已经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开始了小规模的试点应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