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灾难恢复策略:不包含的要素剖析》
灾难恢复策略是企业或组织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灾难情况,确保业务连续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在理解灾难恢复策略实现时,有一些内容是不包括在其中的。
一、短期投机性应对措施
灾难恢复策略并不包括短期投机性的应对方式,在面临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即将来临的时候,临时决定将关键设备和数据转移到一个没有经过充分评估和准备的地点,这种临时起意的、缺乏全面规划的做法不属于灾难恢复策略的范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数据安全角度来看,灾难恢复策略是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备份机制之上的,而短期投机性应对措施可能仅仅是为了当下“看起来”解决问题,简单地将数据复制到一个移动硬盘上,却没有考虑到移动硬盘的稳定性、数据完整性校验以及后续如何与恢复系统对接等问题,真正的灾难恢复策略要求有完善的数据备份周期设定,如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合理安排,以确保数据在任何灾难场景下都能完整恢复。
二、单一部门的片面解决方案
灾难恢复策略不是单一部门提出的片面解决方案,在一个企业中,不能仅仅由IT部门独自制定所谓的“灾难恢复策略”,只考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恢复,而忽略了业务部门的实际运营需求。
一个完整的灾难恢复策略需要涵盖多个部门的协作,销售部门在灾难发生后的客户沟通策略、物流部门的货物调配计划等都需要纳入整体的灾难恢复框架,如果仅仅是IT部门从技术角度出发,只关注网络设备的重启、系统的重新安装等技术操作,可能会出现即使系统恢复了,但业务流程却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像企业在遭受网络攻击导致系统瘫痪后,IT部门迅速恢复了网络连接和系统运行,但销售部门没有应对预案,不知道如何与受影响的客户重新沟通订单情况,物流部门也没有计划调整货物的运输优先级,这样整体业务依然会处于混乱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忽视成本效益分析的过度保障
灾难恢复策略实现不包括忽视成本效益分析的过度保障,有些企业可能会盲目追求最高级别的灾难恢复能力,而不考虑实际成本,构建一个完全冗余、超高标准的数据中心备份体系,其建设和维护成本远远超出了企业可能因灾难遭受的损失预期。
企业需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如果一家小型电商企业,为了应对可能的服务器故障,花费巨额资金建立多个异地的、与主数据中心同等规模的数据中心,而实际上其业务量有限,即使出现服务器故障短时间内的损失也相对可控,这种过度保障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可能影响企业在其他业务方面的投入,真正的灾难恢复策略是要在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将灾难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缺乏持续改进机制的一次性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灾难恢复策略不是一个缺乏持续改进机制的一次性计划,许多企业可能制定了一份看似详尽的灾难恢复计划,但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没有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技术更新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随着业务的扩张,数据量会不断增加,业务流程也可能发生改变,如果灾难恢复策略不随之更新,那么在面对新的灾难场景时可能就会失效,企业原本主要业务是线下销售,其灾难恢复策略可能主要围绕实体店的恢复,如店铺设施的修复等,但当企业转型为线上销售为主后,原有的灾难恢复策略就需要重新审视,重点应放在网络平台的稳定性、线上客户数据的保护等方面,而且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机遇,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需要将这些新的技术元素融入到灾难恢复策略中,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在理解灾难恢复策略实现时,要明确排除这些不属于其范畴的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灾难恢复策略,保障企业或组织在面临灾难时能够迅速恢复业务运营并减少损失。
评论列表